学校国际友好关系

学校国际友好关系,第1张

学校国际友好关系 国际关系学院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看到这个话题,我有点发笑:这是替谁 *** 心呢?在我过去的印象中,这不是个问题。

但是,由于国际关系学院官网资料有限,更新也慢。

只能查到2016年之前的本科生就业率:2010年95.90%,2011年95.69%,2012年92.42%,2013年91.38%,2014年91.19%,2015年92.07%,2016年94.10%。

但是在高校里面的人都知道,对外公布的就业率很难成为衡量学生出路的唯一指标,影响统计口径的因素太多了,比如说,在家复习准备考研和出国,这算什么?有的学校就直接列入了就业或自主择业。

有鉴于官方资料和数据稀缺,我想参考一下与国关学院类似的外交学院的情况。

恰好网上有一个问题(2016年2月):“外交学院毕业生为什么很少见到?”下面是所谓的“最佳”回答(问题换成“国关学院毕业生为什么很少见到?”同样成立):第一,外交学院本来就很小,招生不多,即使是现在相对扩招的情况下,本科一年300人,硕士一年300人;第二,外交学院学生出国留学的比较多;第三,行业和地域的限制,外交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是在外交外事系统,大多留在北京。

如果不在北京,又不是外交外事系统,确实比较少见。

撇开数据不表,以上回答中关于外交学院和国关学院的规模和学生去向的描述大体靠谱。

国关学院也是一所有红色贵族基因的特殊学校:“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学校曾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以上这段来自国关学院官网,但接下来的一句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1983年,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

”看到此,想到多年扩招以后,全国大学平均规模在3万以上,有人可能以为国关学院也至少是万人以上。

网上有关于外交学院的在校生人数: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本科生等共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百余人。

但是很遗憾,国关学院官网和其他渠道不能提供相关数据。

不过,在“国际关系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考生问答”中,有这样一段:“我校现有162名教师,生师比约为15:1,优于教育部18:1的规定。

”按此推算,国关学院在校本科生约在2500人内。

加上官网提供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600多人,在校生约为3000人。

这在全国一定是不为扩招所动的极少数精英高校。

是的,官网不无自豪地说,“我校为提前批次录取院校,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将志愿填写在‘’提前录取院校’栏内。

凡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将不再进入下一个批次的录取”。

这段话什么意思?国关不是一般的重点高校,而是在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一本之前录取的特殊学校,一旦被国关学院选中,你的北大、清华梦也就随风而逝。

但是它似乎多给了考生一次录取机会。

所以在这个特殊政策下,国关学院的录取分数高于许多重点大学。

当然被国关学院录取后是否感到后悔,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好在现如今是后填志愿。

想当年许多能上北大、清华的考生因为报了国关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现已停办)等提前批次学校而痛失跨入北、清、人、师的大门而登堂入室的机会,确实不乏其人。

其实,国关学院的特殊性还在于它过去隶属于国家特殊部委,又是以英语日语法语为主的主打外语牌的袖珍学校(其实至今也是),精耕细作、小班办学是其优势,加之生源超好,学生的去向能有什么问题?据说本科生出国人数最多时占到将近一半。

最后说两则趣闻。

其一,如果说我们通常见不到国关的毕业生,那么不要泄气,今天的媒体替我们做了弥补。

我们在电视歌手选秀上可以看到国关毕业生刘欢老师,可以在NBA直播中看到和听到国关毕业生苏群的解说。

其二,我在国关学院官网上看到一则“2018年“双高”人才及博士后招聘启事”:“应聘人员……本科、研究生毕业学校须为‘985’、’211’等知名重点大学”。

如果按这个要求,不但国关毕业的阎学通等教授不能入职清华等名校,就是留在或到外校深造后转入本校也不行,因为国关学院既不是985,也不是211。

我是80年代国关学生,那时候我们一个年级6个系10个班总共就160人。

因为是提前录取,而且学校神秘,在那个年代读这个学校毕业后容易出国这点也很吸引人,我们基本上人人分数都能上北大,一个宿舍几个省状元、市状元都不稀奇。

每班16人,完全是精英教育,在当年学校图书馆就有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很多杂志,有很多英文原版书,学校演播厅除了放英文原版电影,还放CNN。

大二要考全国外语院校统考的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相当于现在的专业四级,不及格就直接留级,而其它外语院校学生可以不过。

至于毕业分配,我们那几个年级的学生除了少数进了机关,绝大多数进了当时很缺外语人才的外企和外贸公司。

现在同年级同学大概三分之一在国外,在国内的如果还在打工,基本是外企民企高层,没打工的基本是自己开公司。

但这些年由于时代发展,能出国已经不能吸引到高分学生,学校录取分数线已经排到全国70多位,算不上一流大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17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