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第1张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13岁的故事,读后感。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500字13岁的故事,读后感。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

十三岁的故事》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篇名为《十三岁的故事》的文章。

文章里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的妈妈刚学会骑自行车,胆太小,不敢骑,又不会上下车,骑在马路上摇摇摆摆。

所以小男孩每天都要护送他妈妈上下班。

所谓的护送,其实也就是他妈妈在前面骑,小男孩在后面跑。

每当后面或前面有车时,小男孩都会奔在妈妈的左侧,这样可以挡住别的车,让他妈妈觉得没有危险。

就这样每天上午下午的跑着。

过了一段时间,他妈妈骑车不害怕了。

半年以后,小男孩成了田径队队长,在田径各个项目中得到了好多奖!想想我,今年十岁了。

外婆外公很宠爱我,什么事都不要我做。

俗话说“捧在手里拍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我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外公每天都要问我:今天早点吃什么?晚饭要吃什么菜?我跟这位小男孩真是不能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我还生在福中不知福,嫌外公啰嗦。

我真要好好像这位小男孩学习!周蕴洁爱,是人间最美好的真情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珍贵?最值得珍藏?那就是爱。

这就是最近我读了梅子涵写的文章—《十三岁的故事》后最深的感受。

《十三岁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十三岁那年,“我”有力气了,便主动地帮助妈妈扛车。

妈妈去上班,“我”热心地扶她上车。

由于担心不会骑车的妈妈路上出危险,“我”拼命地跟在她后面奔跑,一路保护她,提醒她。

就这样,一直跟到妈妈学会了骑车为止。

在这篇文章中,梅子涵也没有任何虚伪的说教。

语言朴实无华。

但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还是被作者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母亲,作者每天都跟着母亲奔跑,而且一奔就是五站,直到母亲学会骑车为止。

那么长的路,对于一个大人来说尚且困难,更何况是一个刚满十三岁的孩子?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坚持跑下去?是爱的力量!作者是多么爱自己的母亲啊!只要后面或者对面有车开过来,他就不顾危险地奔过去,挡住别的车。

甚至于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还只顾着保护母亲,只顾着对母亲说﹕“妈妈……别紧张。

”“慢……一点”“妈妈……扶好……龙头。

”可以说,文中的作者对自己的母亲的爱就像空气是无处不在了。

我想﹕爱也许就是这样平常,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来。

它不一定需要豪言壮语,它不一定需要惊天动地,它需要的是付出我们的实际行动,付出我们真挚的感情。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十三岁的刘霆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

刘霆的妈妈肾功能衰竭,昂贵的治疗花光了全家的积蓄。

一家人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父亲不堪重负离家另谋生路。

面对母亲的病危,家庭的变故,刘霆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2005年,勤奋学习的他接到了浙江林学院的录取通知单。

母亲愁眉不展。

体重只有九十斤重的刘霆却毅然地对病床上的母亲说﹕“妈妈,让我背你去上大学!”之后,他就边读书边照料母亲。

故事中的刘霆用自己真诚的爱感动了社会,他和梅子涵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了人间最美好的真情。

爱是无价之宝,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

它能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幸福,带来快乐。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爱。

让我们的爱像玫瑰花儿一样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吧!相信,爱之花绽放的地方,生活一定会更加精彩。

《十三岁的故事》梅子涵读后感400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27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