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亲敬老的故事

爱亲敬老的故事,第1张

爱亲敬老的故事 名人尊老爱亲的小故事孝老爱亲的故事名人尊老爱亲的小故事名人尊老爱亲的小故事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

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使蚊虫避开;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暖和。

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黄香侍奉父母的故事反映出一个孩子细致、纯真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鹿乳奉亲 周剡子,品性至孝。

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

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再三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单衣顺母 《单衣顺母》,又称为《芦衣顺母》,这里讲述孔子又一个著名弟子闵子骞的孝行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闵子骞。

他的母亲去世比较早,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

继母对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后母用芦花给他做衣服,而给他的两个弟弟做的是棉衣。

芦花做衣服看起来很蓬松,但是不保暖。

刚好他父亲带他外出,让他驾马车。

因为天气太冷,冷风飕飕,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冻得发抖。

父亲看了以后很生气,衣服已经穿得这么厚了还在发抖,是不是有意要诋毁后母。

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闵子骞。

结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父亲这才明了,原来是后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气。

回到家里,当下就要把他的后母休掉。

可是子骞对后母并不记恨,反而有些同情后母,小子骞觉的不能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后母,于是他跪下来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请你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毕竟还有两个小弟弟呀!有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母亲走了,我和两个弟弟都会挨饿受冻的。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在这种情形之下,闵子骞至诚的孝心丝毫不减,而且还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乐。

这一分真诚让他的父亲息怒,这一分真诚也让他的后母生起惭愧之心。

闵子骞这分真诚的孝心转化了家庭的恶缘,致使家庭从此幸福和乐。

所以,“亲憎我,孝方贤”。

我们时时处处想着“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诚就能永不忘失,能时时提起关照。

尊老爱亲的故事你怎么看待《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卧冰求鲤”是孝道的经典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王祥也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

这个故事如果仅是体现孝道一个含义就不会被后人津津乐道。

十二十页认为王祥的继母虽然“不慈”但他为继母已经做到了“卧冰求鲤”体现了他把尽孝这件事已经做到了极致,其次,还体现了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也说明了“孝”可以名利双收。

《二十四孝》与“卧冰求鲤”的故事“卧冰求鲤”最早出现在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后由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心痛,单衣顺母,亲尝汤药,拾椹供亲,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桔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心忧,乳姑不怠,亲涤溺器,弃官寻母。

无论是《搜神记》还是《二十四孝》都讲述的是,一个叫王翔的小伙子,非常不幸,年幼丧母。

本来父亲很疼爱他,但是由于继母在父亲面前经常说他的不好,父亲也就不待见他了,每天让他打扫牛棚。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这样的继母提出想吃鱼,可能会不情愿去捕鱼。

但当王翔继母提出想吃鱼的时候,他立即去找鱼,但是由于冬天河面结冰,无法捕捞,王翔又是非常孝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脱了衣服趴在冰上捕鱼”的故事。

看了这样的故事,不免觉得王翔早年失去亲生母亲是不幸的,有这样的继母更是不幸的,并且还受了不公的家庭待遇,冬天不穿衣服在冰上,这样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看到了继母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反应出王翔对于尽孝这件事做得了极致。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真是因为如此,这个故事才能被后人不断传颂。

有个新编“卧冰求鲤”,当王翔把鱼拿回家后,母亲从此以后对王翔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所以说,无论是刁难还是刻薄,都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解,也就顺应了百善孝为先的真理。

“卧冰求鲤”不仅体现孝道,还体现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卧冰求鲤”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10年左右的西晋时期,正是因为“卧冰求鲤”的意义深远,所以被称为二十四孝之首,而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孝河(孝感河),这条河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而命名。

据《临沂县志》记载,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哪怕是苛刻的继母,哪怕是冰天雪地,哪怕是九尺冰层,都抵挡不住王翔的孝。

相信王翔在面对冰层的时候,是在积极的思考,是在想如何捕鱼,并没有退缩。

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卧冰”的想法。

俗话说,无论事情多么艰难,无论情况多么困难,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动动脑筋,目标坚定,最终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捕鱼是王翔的目标,最终“卧冰求鲤”成功给母亲找来了鱼。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脑海中会出现退缩的想法。

导致自己一筹莫展,或者使自己非常的焦躁,可能判断力和决策力都出现失误。

如果王翔没有拿回鱼,继母的态度可能永远不会变,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而王翔一直在用孝心感动着继母,不仅感动了继母,王祥还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名利双收。

【结语】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很多时候击倒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

孝可以感动天“冰忽自解,双鲤跃出”孝可以感动地“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更可以感动父母,感动领导,感动后世。

随着老龄化的严重,孝道更被现代人所重视,哪怕是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也应该是找方法去化解矛盾,其实我认为用“卧冰求鲤”的方式完全可以改变她的观念,改变一切家庭矛盾。

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冰封腊月寒三九王祥卧冰把魚求此举感动天和地鲤魚纷纷露出头卧冰求鲤千古颂王祥名利双丰收故事寓意很丰厚百善之中孝为首传统美德不能丢孝顺老人有人脉做事创业不用愁精诚所致金石开孝心赢得办法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311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