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的一个故事

关于鼓励的一个故事,第1张

关于鼓励的一个故事 鼓励的故事你能分享一个故事吗?关于努力,励志的?

望海寨有个叫谭三的小伙子,小时候家里很穷。

穷到什么地步?八岁时还光着屁股到处乱跑。

过年了,别人家的孩子穿着新衣服吃饺子,谭三一家人聚在炕头,身上盖着破被,围着一箩筐土豆大吃特吃。

谭三上面有两个哥,大哥天生骆锅,二哥生下来脑子有病,这哥俩整天嘻嘻哈哈,不知忧愁,爹娘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谭三身上。

因为家里穷,这谭三念完小学,就跟着大人出海打鱼。

他从小就认准一个理,打鱼比种地挣钱有出息。

可是他没想到自己会晕船。

他晕船晕到什么程度?船一晃动,他就开始吐,吐到黄胆汁出来了,人也瘫在船上,一动不动。

后来,他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喝口水,吐一口,让风浪使劲地摔打,足足折腾了半年才止住呕吐。

回想这段往事,谭三不无感慨,他说:人没有做不到的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现在的谭三,已经两条上千马力渔船的船长,他的两个哥哥在岸上专门给他看管渔需物质,媳妇在家里侍候老人,照看孩子。

●作者杨明不瞒大家说,我仅上了六年半学,初中没毕业便中途辍学,回家务农。

这期间,我修过大寨田、干过瓦工、钢筋工。

尤其让我久久难忘的是,刚下学的那一年,正值大集体的最后时期,自己为了给家中挣得70公斤的小麦,17岁的我,硬是坚持着和成年人一起推小车。

一天下来,晚上解手走路都十分困难。

也就在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后,有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农意识的我,思想发生了变化。

自己不甘心就此度过一生。

在校时,自己学业偏科,尤其对作文很感兴趣。

因为如此原因,自己下定决心,想在文学方面有所发展;实实在在地说,自己天真的理想是想当作家。

为此,我在劳动之余,重视抓紧学习。

当时,家中经济比较紧张,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自订了《山东文学》;为了解决认字不多的问题,借钱买了字典,有空便练习认字。

当时,自己也数次投稿,但都杳无音信。

1983年10月,我应征入伍。

在新兵连,我发现了这么件小事。

当时,我们班9个新兵,人人发了一个大搪瓷碗,其中有一个搪瓷碗在洗涮时被碰掉了瓷。

由于搪瓷碗集中放在一起,要下连队了,谁都想要个好碗。

那天,打完背包,小陈率先向搁碗厨走去。

大家以为他要去抢好碗,便紧跟着向前跑去。

结果,大家抢在手中的碗都是好的。

原来小陈抢先拿的是个破碗。

这件事使我很受感动,自己依据这个实事,写了篇小小说,寄给了军区的《前卫报》。

说心里话,当时自己没指望稿子会发表。

新兵下连后的一天,我们班长拿着一张《前卫报》对我说:这上面的作者怎么和你同名?我接过报纸一看,喜不自禁地说作者就是我,我的稿子见报了!说实话,由于处女作的意外发表,我高兴的一夜没睡好。

因为发表了第一篇稿子,更加激发了自己的写作热情。

我记得,老兵退伍后,连队饲养员出现空缺。

当时,由于副连长对我比较好,他在团里分给连队两个学司机名额后,热情地推荐我去学司机。

面对好多战友颇感兴趣的事,自己却选择了当饲养员。

因为自己觉着,只要喂好连队的十几头猪,其余的时间可自由支配,如此便于个人学习。

就这样,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冷眼看待,我选择当上了连队的“猪官”。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读书、写作上。

充满臭味的饲料室、炊事班的灶炉边、伙房油腻的桌子上都留下过自己学习的身影。

晚上12点之前,自己从来没有休息过。

应验了有付出就有收获这句话,在连队第一年,我便上稿12篇,年底被团政治处评为当月“十佳”好事之一。

第二年、第三年,我共发表了50多篇稿子。

第四年,自己被团政治处调去任专职报道员;五年服役期满,自己转了志愿兵,由于个人报道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军官,并由所在团调到了独立师任新闻干事。

当兵17年,自己发表新闻稿件1100多篇,在军地报纸上了37个头版头条,加编者按、编后评论的稿子共发了110多篇,50多次获得各类新闻奖,年年被团、师、集团军、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集团军树我为自学成才标兵。

解放军报的《新闻与成才》杂志、军区的《前卫报社》、《大众日报》的《青年记者》杂志、《山东青年报》曾报道过我的事迹。

应该说,凭着个人的勤奋与努力,自己事业有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337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