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筹边尚未还

大将筹边尚未还,第1张

大将筹边尚未还 大将筹边尚未还里的大将是谁

1、“大将筹边尚未还”里的大将是左宗棠。

2、出自清代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原文: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赏析:新疆自汉代就是我国的领土。

1865年,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

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1876年,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湘军进入新疆,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开始。

9月,首先攻下乌鲁木齐。

又攻克玛纳斯城,从而北路荡平。

接着集结兵力转攻南路。

第二年3月,又先后收复达板城和托克逊城。

不久,左宗棠军又收复吐鲁番。

阿古柏在此时猝死!同年八月,大军从正道向西挺进,先收复南疆东四城: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接着收复西四城:喀什、英吉沙、叶尔羌与和田。

至此,这场由英、俄两国支持的阿古柏之乱乃告平息。

大将筹边尚未还的大将是指谁?急!!!!!!!!!!!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很多湘军因没有路费回家,被迫留居新疆,是真的吗?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其最著名的功绩就是出征西北,从沙俄手中收回了新疆,但很多人只看到左宗棠的丰功伟绩,却不知道当年收复新疆的真正艰难之处。

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虽然成功出征,但却借了很多的银两,而新疆收回来了,但因为经费实在不足,大量远征的湘军子弟没钱回家,只能无奈留在了当地,从此扎根。

晚清江山风雨飘摇,英法等国从海上而来,对清朝虎视眈眈,而北方路上的沙俄更加凶险,对清朝偌大的土地鲸吞蚕食,西北、东北与东部沿海都危在旦夕。

朝廷之中,对于海防还是塞防争执不下,李鸿章等觉得实力有限不能兼顾,主张放弃新疆。

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在他一番力争之后,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公元1875年,63岁高龄的左宗棠率军出征西北,但朝廷缺钱,竟然没军饷给左宗棠。

没钱当然不行,无奈之下,除了东拼西凑的三百万两之外,左宗棠通过胡雪岩等人的关系从西洋银行那里借到了1950万两白银的军饷,几乎都用于粮饷与路费。

左宗棠率领的大军共有八万,其中六万是来自湖广的子弟,尤其以湖南为主。

因为军饷实在有限,左宗棠必须要在一年半内收复新疆,不然就没钱了,好在最终战斗成功结束,但新疆收复的同时,左宗棠的大军也彻底被掏空,变得一贫如洗。

那时候,左宗棠麾下大将谭拔萃母亲去世,他因为战事吃紧没能回家,可战争结束后,作为提督的他,居然因为凑不齐路费,终究还是被迫留在了新疆。

提督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大量的寻常士兵了,那日子过得真是一言难尽。

新疆建省后,其主要经费与开支都主要来自各省的支援,称作是“协饷”,可那时候列强入侵各地都过得艰难,送去新疆的协饷,也很难支撑开销,更别说大量将士的花费。

为了节省开支,清朝最终要求左宗棠的大军大规模就地裁撤,而清廷给出的理由也很让人觉得寒心,就说西征大军多是民勇而非常备军,国家不承认他们。

即便再有不满,朝廷这么说了,也没办法,越来越多的西征湘军被裁撤掉。

数以万计被裁撤的西征军士兵,除了少数拿着极其微薄的补贴踏上归家之路,大多数士兵因为钱不够,只好留在天山大漠,随波逐流,从此扎根当地过起了日子,成为了当地人。

清代杨昌浚有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先锋大将刘锦棠就为军饷发愁了,当时,经过长期战乱的新疆可是非常贫困的,清朝军队收复新疆的军费很多都是通过胡雪岩从银行借的贷款,平定“阿古柏叛乱”后,新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裁军”问题;新疆路途遥远,“民困军贫”,清政府发给平叛官兵的“遣散费”,少的可怜,以至于清军将领谭拔萃都没有回乡的“川资”,于是一小部分官兵就结伴而行返回内地,但是大多数遣散官兵就留在新疆了,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落在天山南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36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