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第1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

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亲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为何清朝发动符合自己国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改革最终会失败?

呵呵,关于这个问题,说真话是要被某些顽固派骂的,因为洋务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就在这八个字上。

(学会如何仿制机器简单,但你想过为什么西方人和日本人能发明,而大清国只能仿制?)什么是中学?在这里是有特殊含义的,并不是说写几个毛笔字念几句八股文就是中学,它的核心实质,就是权力是谁来支配?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为什么能强?是工业革命大机器还是洋q火炮大轮船?我可以果断地告诉你,不是的。

西方列强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是因为他们寻找到了最合理的权力体制,英国的议会制度,使民众的发声得到了一个表达的场所,而且以投票形式决定了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

这也就意味着:英国此后每作出一项决断,不一定是对的,但必然是有民意基础的。

而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在英国发生,也是这个道理,哈格里夫斯与瓦特这些人,他们的改良与发明,难道是为了向贵族献媚,歌颂女王永远正确嘛?不是,是因为可以享有专利,赚到大钱。

换句话说,只要你有才能,有敏锐的眼光,不论出身如何,关系如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但这种情形放在大清及其后来,你觉得可能吗?因为中学的核心,就是:饱食无所事事的权力团体永远正确,劳苦大众饿着肚子歌功颂德。

你没有真正的投票权,哪里来的民意表达?你没有通过才能与勤奋改变命运的机会,哪里来的工业革命?而如果没有这些,光靠官僚拿点钱,出去买点机器卖点技术买船买q,你以为那就是进入现代社会了,呵呵!你就等着甲午海战再度来临吧。

真正的改革,毫无疑问,那就是像日本人那样,放开心胸,接受一切合理的新鲜事物,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也不要紧,但你不能妨碍别人去接受。

至于新事物是否正确,呵呵,你想想看,大清国的和绅穆彰阿们,他们能搞懂啥叫平等啥叫投票不?他们会认为不给老爷磕头是合理的吗?一方面引进机器,一方面继续磕头阿谀,这样的大清帝国,不灭亡是没有天理的。

哈哈,国情两字是挡箭牌吗?重病需猛药,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只是为了挽救满清皇权专制,而不是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命运。

不为人民的举措,只会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1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