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孤独

撒哈拉的故事孤独,第1张

撒哈拉故事孤独 如何评价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书?

初读作家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只了解到那辽阔的撒哈拉,对里面的故事感到惊叹。

彼时年少,想着将来有机会时一定要去壮美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走一走,去感受一回作者笔下的世界。

可惜那时真的年少,不懂这世间太多道理,只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读的是文字,长大后读的是人生。

再读以后,便体会到了里面绵长又细密的哀愁孤寂,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与生活的苍凉,更体会到了珍惜二字的重要性。

《撒哈拉的故事》描绘的是一幅美好又浪漫的画面,书里面记录的是三毛与爱人荷西在沙漠旅途中的见闻,时而让人看得忍俊不禁,时而让人看得潸然落泪。

书里面记录的是三毛与爱人的“乌托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三毛与爱人荷西的甜蜜幸福,也能感受到三毛身上那一股热情快乐的力量。

这本书描写的是生活困苦,但不是苦难。

在书中,三毛记录了人性的爱恨情仇,也让我们学会如何思考生活,思考在艰难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状态,思考生存这个命题。

三毛虽然在这本书里面记录了那里的百姓无可奈何的生活状态,但仍旧以善心和爱意去与这些人友好相处,所以,爱又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关键词,这本书要传递的核心理念也是爱。

因为爱,三毛与丈夫荷西一起建立自己的家,一起相濡以沫的生活;因为爱,三毛并没有对当地居民的无理而产生怨恨;因为爱,三毛记录了那个年代里艰苦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试图让现在的我们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本与爱有关的书,也是因为爱,才让这本书被很多人称赞!

《撒哈拉的故事》算是文艺青年三毛记述旅居生活的随笔。

单从文笔看,自然真诚、俏皮幽默,对生活中的种种琐事都能娓娓道来,有趣耐读。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是从三毛的文字看,因为有和爱人荷西的相依相伴,互相扶持,生活仿佛也并不怎么苦,反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乐观豁达的感觉。

不知道是荷西的爱情还是撒哈拉的异域空间,治好了敏感少女三毛的伤感和迷茫,让她变成了一个对生活有担当,有生活智慧,对周围人保持善意的女人。

年少的时候读三毛,读出了浪漫和温馨,读出了“有情饮水饱”。

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深深地觉得:三毛在这本书中,美化了她在沙漠的所见所闻和现实处境。

她和荷西,一个是台湾人,一个是西班牙人,两个人都不在自己原本属于的文明中,自然也少了很多人事的羁绊和琐碎,逃离了熟人圈,沙漠于他们,算是一个世外桃源。

从三毛写跟婆婆一家相处,写她小时候在台湾接受教育的文字看,三毛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她和周围人是格格不入的。

你可以问,三毛选择荷西,选择沙漠,是不是对以往生活的逃避。

荷西死后,三毛回到台湾,回到父母身边,她的抑郁情绪将她吞没。

尽管她也参与剧本《滚滚红尘》的编剧,到内地旅游,但是以前的那种明朗洒脱不见了。

从肖全给三毛拍摄的照片看,她已经成了一个伤痕累累的疲惫女人。

《撒哈拉的故事》记录的是三毛人生短暂的一段快乐时光,并不是整个三毛。

也许三毛生命哲学的底子是悲凉的,在沙漠里因为一无所有,反而只能乐观。

想要效仿三毛的人,不要被文字的美好欺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19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