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孝老爱亲的故事

我家孝老爱亲的故事,第1张

我家孝老爱亲的故事 孝老爱亲的故事有哪些

1、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2、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3、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

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所以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

担心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

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高兴,他小心地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之后,他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

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

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4、周郯子,品性至孝。

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

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

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便想射他。

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

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谁有孝老爱亲的故事?(不少于1000字@!你怎么看待《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

“卧冰求鲤”是孝道的经典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王祥也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

这个故事如果仅是体现孝道一个含义就不会被后人津津乐道。

十二十页认为王祥的继母虽然“不慈”但他为继母已经做到了“卧冰求鲤”体现了他把尽孝这件事已经做到了极致,其次,还体现了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

也说明了“孝”可以名利双收。

《二十四孝》与“卧冰求鲤”的故事“卧冰求鲤”最早出现在干宝《搜神记》卷十一:王祥字休征,琅邪人。

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

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后由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心痛,单衣顺母,亲尝汤药,拾椹供亲,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桔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心忧,乳姑不怠,亲涤溺器,弃官寻母。

无论是《搜神记》还是《二十四孝》都讲述的是,一个叫王翔的小伙子,非常不幸,年幼丧母。

本来父亲很疼爱他,但是由于继母在父亲面前经常说他的不好,父亲也就不待见他了,每天让他打扫牛棚。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这样的继母提出想吃鱼,可能会不情愿去捕鱼。

但当王翔继母提出想吃鱼的时候,他立即去找鱼,但是由于冬天河面结冰,无法捕捞,王翔又是非常孝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脱了衣服趴在冰上捕鱼”的故事。

看了这样的故事,不免觉得王翔早年失去亲生母亲是不幸的,有这样的继母更是不幸的,并且还受了不公的家庭待遇,冬天不穿衣服在冰上,这样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一方面是看到了继母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反应出王翔对于尽孝这件事做得了极致。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真是因为如此,这个故事才能被后人不断传颂。

有个新编“卧冰求鲤”,当王翔把鱼拿回家后,母亲从此以后对王翔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所以说,无论是刁难还是刻薄,都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解,也就顺应了百善孝为先的真理。

“卧冰求鲤”不仅体现孝道,还体现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卧冰求鲤”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10年左右的西晋时期,正是因为“卧冰求鲤”的意义深远,所以被称为二十四孝之首,而故事的发生地是在孝河(孝感河),这条河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而命名。

据《临沂县志》记载,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哪怕是苛刻的继母,哪怕是冰天雪地,哪怕是九尺冰层,都抵挡不住王翔的孝。

相信王翔在面对冰层的时候,是在积极的思考,是在想如何捕鱼,并没有退缩。

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卧冰”的想法。

俗话说,无论事情多么艰难,无论情况多么困难,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动动脑筋,目标坚定,最终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捕鱼是王翔的目标,最终“卧冰求鲤”成功给母亲找来了鱼。

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脑海中会出现退缩的想法。

导致自己一筹莫展,或者使自己非常的焦躁,可能判断力和决策力都出现失误。

如果王翔没有拿回鱼,继母的态度可能永远不会变,这就是个恶性循环,而王翔一直在用孝心感动着继母,不仅感动了继母,王祥还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名利双收。

【结语】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只要你心中有光,任何外来的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很多时候击倒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

孝可以感动天“冰忽自解,双鲤跃出”孝可以感动地“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更可以感动父母,感动领导,感动后世。

随着老龄化的严重,孝道更被现代人所重视,哪怕是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也应该是找方法去化解矛盾,其实我认为用“卧冰求鲤”的方式完全可以改变她的观念,改变一切家庭矛盾。

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

冰封腊月寒三九王祥卧冰把魚求此举感动天和地鲤魚纷纷露出头卧冰求鲤千古颂王祥名利双丰收故事寓意很丰厚百善之中孝为首传统美德不能丢孝顺老人有人脉做事创业不用愁精诚所致金石开孝心赢得办法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2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