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文明修养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修养故事,第1张

身边的文明修养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故事我身边的文明小故事。帮我找一篇“身边的文明小故事”你身边文明家庭的故事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

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

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

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下,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与我同行”!我们需要文明生活六年级 王炳相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

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

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

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

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

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

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罢了。

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

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

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

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

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

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

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

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

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

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

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

”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文明礼仪伴我行八年级 宫亚明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

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

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

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

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

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关于身边文明礼仪的小故事讲一个你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可以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安徽省宣城市宣洲区狸桥镇蒋山村田冲村民组。

这是二十来户的皖南小村庄,村上有一户陶姓村民叫陶玉富,今年正好80岁,去年去世,膝下有四个儿子,无女儿,其中三儿子与四儿子在外工作,大儿子小儿子在家务农,没有女儿,老伴早逝,老陶只身一人生活,原本腿有残疾,隨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衰败,身体越來越法支撑,直至十年前病情更加严重,一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对于照顾老人成了家人头痛的大事,农村老人又退休金,全部由儿子负担又承担不了,如果按农村习俗四个儿子轮流摊班,年轻人各有各事,大伙为此事焦急之余,二儿媳吴珍美主动站出来,自報奋勇的来承担公公的护理工作,家人为这位已51岁的儿媳妇感到惊呀!一个儿媳妇怎么去护理瘫痪在床的老公公,农村俗必竞男女有别,吴女士也猜对了大家的心事,她又一次向大家表态,请大家放心,我说到做到,大家不用担心女人护理男人不方便,因为我护理是一个瘫痪病人,不是一位正常人,按照大家约逻辑,女医生还不能抢救男病,公公如今到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顾虑的,大家听了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此吴女士走上护理老公公艰难道路,十载如一日不弃不散一直到去年寿终。

家人很受感动,她不要報酬,兄弟三人说父亲是兄弟四人,不是老二一家的,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最后只像症性的给了一点经济补赏。

十年如一日服侍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谈何容易,实际 *** 作相当艰辛,她刻苦学习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学习如何与病人的沟通,为了公公理发方便,她学会了帮公公理发,一天又一天,天天负责公公的吃喝拉撒睡,从不发牢骚,总是带着笑容与公公交谈。

吴珍美的事迹在村里被传为佳话,先后被省市区评为最美家庭和好媳妇的光荣称号。

这是我所经历的一件平凡小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或许,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但是生活细节却能反映国民的文明素质,而孩子的表现则折射出国家的未来。

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树上的知了聒噪不停,更增加了躁热的感觉。

我站在什字路口的斑马线前,准备过马路。

当时,等待过马路的约有二、三十人。

炽热阳光的灼烤,使人们不耐烦地变换着姿势。

女士们打着伞,仍不住嘟囔:热死了,热死了!车辆总算过完了,我们盯着斑马线对面红灯,上面显示50秒,45秒,人群开始不淡定了。

40秒,前面几个人向前挪动了。

35秒,又有几个人向前走了。

接着,大多数人都开向前移动了。

一个稚嫩的童声清亮亮地响起:“奶奶,老师说红灯停绿灯行。

可是叔叔阿姨们为什么不听话呢?”大家循声望去,是一个3~4岁女孩,蝴蝶结,公主裙,花朵一样的小天使。

她正仰起天真的小脸,好奇地问满头银发的奶奶。

大家面面相觑,似凝固的雕像一般。

每个人都露出了尴尬之色。

人群自然而然开始向后挪动了,直到退回到斑马线前。

小女孩高兴得拍着巴掌:“叔叔阿姨都是好孩子!”我们全都不由自主地笑了。

绿灯亮了,两个女士一左一右搀扶着老奶奶,我牵着小女孩的手,大家一起向马路对面走去。

那一刻,我感觉有一阵清凉的风习习拂过,世界是如此祥和美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62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