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未到伤心处

只因未到伤心处,第1张

只因未到伤心处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d,只是未到伤心处”那么男人可以哭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儿,不仅有“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大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霸气;更有“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柔情,与“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的细腻。

1937年底,毛主席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

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

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男儿有泪不轻d,只因未到伤心处”。

细数毛主席整个叱咤风云的革命生涯,我们亦会发现其间数次令人动容的落泪瞬间。

一、“吾母高风,首推博爱”——为慈母泪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其一生默默地 *** 持家务,抚养儿辈,铸就了毛主席特殊的个人秉性。

对此毛主席曾说:“我母亲有好的方面,这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待人忠厚、和善、贤良,她勤劳节俭,做饭、拾柴、割草、缝补、洗衣服,什么活都得做。

”1919年10月,毛主席在长沙忙于“驱张运动”时,得到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

毛主席悲痛至极,匆忙赶回韶山时,母亲已经入棺两天了。

面对母亲的逝世,毛主席百感交集,悲痛万分,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

悲痛欲绝的毛主席,和泪写下了一篇情深义长的《祭母文》,表达了对慈母的无限追思。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二、“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为爱妻泪下1930年夏,军阀何键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杨开慧于10月间不幸被捕。

面对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等酷刑,杨开慧烈士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狡诈的敌人又把杨开慧请进有新闻记者在场的客厅诱骗说,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杨开慧烈士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并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长沙浏阳门外的刑场上,响起了嘶哑的q声,杨开慧烈士英勇就义,年仅29岁。

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主席,惊闻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止不住热泪纵横——痛苦,悲愤,追悔,懊恼,并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爱妻杨开慧的英勇就义,对毛主席精神上的打击,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蝶恋花·向板仓》——毛主席为悼念其夫人杨开慧烈士所作,凄婉悲愤,读之极易使人潸然泪下。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q向敌仇。

此后,毛主席半生戎马,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箱子,只因这是杨开慧烈士留下的遗物。

虽不见了“女为悦己者容”的首饰,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夫妇二人革命的文件、手稿,是红色恋人的理想与事业。

三、民不聊生,百姓困苦——为贵州“干人”泪下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

在危急时刻,毛主席力挽狂澜,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之后,改变了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实现红军长征的伟大转折;并亲自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挺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

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

此时,毛主席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

”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满心悲痛、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

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

”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四、革命岁月,烽火连天——为子珍泪下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

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

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d。

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

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

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

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

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战友们及时将贺子珍负伤的消息告知给了毛主席,不一会,村外便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主席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妻子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五、“大地动,苍生痛,民生多艰”——为唐山大地震中受灾的群众泪下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少有的惨例,也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次。

毛主席在病中仍坚持亲自处理文件,中央对唐山地震的报告、请示、通报等文件,均由毛主席亲自圈阅后付诸实施。

据毛主席的医疗组成员、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专家王新德回忆说:“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主席不顾个人病重,都要亲自过问。

这场地震死亡达24万多人,其他的损失难以估量。

当秘书报告地震造成极其惨重的损失后,主席哭了,我第一次亲见主席嚎啕大哭……”六、战友逝世,听悼词失声痛哭——为总理泪下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这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内,周总理的病情报告便不断送到主席这里来。

毛主席静静地看着这一份又一份的病危报告,治疗方案以及抢救方案的报告。

当听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逝世”的讣告时,毛主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眉头紧锁,不一会儿,闭着的眼睛里滚出了泪珠,一直流到了脸颊;毛主席始终没有说一句话,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在毛主席波澜壮阔、叱咤风云的革命政治生涯中,隐藏着无数次潸然泪下的瞬间。

或为父母亲人而流,或为革命战友而流,但也许更多的是为劳苦大众而流和为红色江山而流。

男人确实有时间哭笑不得,特别有伤心事就放大声哭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7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