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第1张

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出淤泥而不染,历史上都有哪些人是这样的?

谢谢邀请!“出淤泥而不染”,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是不少的。

例如,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官费留学日本期间,一些社会风气无时不在熏染着中国留学生。

许多中国留学生,一到晚上,不是进舞厅,就是逛柳巷。

有的将辫子藏在衣服里,打扮成日本人的模样,模仿日本人行为……开心死了。

而鲁迅和他们截然不同,始终保持中国人的本色,时时刻刻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日本回国后,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污泥浊水里,不管谁来收买,一生只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在白色恐怖下上海,许多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人,在这个国民党的花花世界里,面对金钱,美女、地位,决不改变对党和人民的忠心。

陶渊明辞官卖红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们的高洁品格,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闪光

你好,@浩论古今,谈古论今,我来回答问题中出淤泥而不染出处为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容的是那些在污俗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不为物欲所蒙敝,保留那份高贵与纯洁的人。

而纵观历史,如果仅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角度看,我认为,海瑞的官场生涯绝对可以称得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于1515年在海南琼山(今海口市)出生,1587年逝世,享年78岁。

他的官场经历十分坎坷,屡遭贬谪,于宦海中起起落落,而这与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为大家分享几则“海青天”的事迹吧一:背着棺材骂皇帝公元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明世宗朱厚璁因一封奏折龙颜大怒,原因很简单,当时的六品户部主事海瑞呈上了一篇闻名后世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又名《治安疏》)这样写道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

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时靡,盗贼滋炽。

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

“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仅从上面摘取几句内容,就可以明白嘉靖皇帝那堪比愤怒的小鸟的心情,海瑞把嘉靖皇帝批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不论是政治,经济,民生,还是明世宗的私人生活,甚至还把嘉靖这个年号和家净联系一起,因为您,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

真可谓天下第一疏。

阅罢,嘉靖帝狠狠地将此疏摔在地上,说“快抓住他,别叫他跑了。

”这时,身旁的宦官黄锦许是钦佩海瑞的勇气,竟压低声音为海瑞求情,海瑞是个死脑筋,听说他上疏时就自知免不了一死,早已买好了棺材,诀别了家人,在朝候听处置,所以陛下放心,他绝对不会逃跑的。

”听罢,嘉靖又细读了三遍奏折,心情缓和了不少,说“他可以做比干,但朕不是纣王呀”于是将海瑞下入诏狱,听候处置,但至死没有杀他。

二:不惧权贵,秉公执法海瑞在新皇帝隆庆即位当天就被释放,还官复原职。

并在内阁首辅徐阶的推荐下,一年多次升官,两年之后,他做到了应天巡抚。

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瑞巡抚应天,首先便是勒令当地富豪退田,而霸占田产最多的富户,恰是徐阶。

尽管徐阶对海瑞有提携之恩,可是海瑞毫不留情,还依法问斩了徐阶作恶多端的三儿子。

这下,这位前首辅再也坐不住了,略施小技,便把海瑞调去了南京管理粮食。

秉性耿直的海瑞一气之下罢了官,回到了海南老家。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海瑞56岁罢官后,在16年之后,万历亲自下旨启用海瑞为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三个月之后,跃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史书中记载他复出时“声震天下”,所及之处,贪官污吏无不四处逃窜,有的甚至直接找到海瑞自首。

在他77岁那年,仍然为万历帝谏言,主张“除积弊于相安,复祖宗之成法,不循常,不变旧。

”希望可以恢复朱元璋时期对贪官剥皮的酷刑。

万历十五年1597年,海瑞去世了,有人到海瑞家中整理遗物时,这位二品大员家中只有几件破衣服,和十几两银子。

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发停止营业以示哀悼,普通民众纷纷前往参加送葬,送丧之人皆着白衣白冠,哀声不绝于道,延绵逶迤的队伍竟长达100多里。

小结:对于海瑞,我想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他的一生该打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走的路,我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守住了我信的道!我想,如果明朝可以多几个海青天,也不会在57年之后,落得被李自成攻破北京,皇帝自缢的结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7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