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和感悟100字左右

成语故事和感悟100字左右,第1张

成语故事和感悟100字左右 成语故事读后感100字求8篇100字的成语故事,有感悟的。

1.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2.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

他发誓消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

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

越国得以保存。

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

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

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

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3.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

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

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

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4.安然无恙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

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

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

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

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

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

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

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

“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

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5. 千军万马 ( qiān jūn wàn mǎ ) 解 释 形容兵马很多或声势浩大。

出 处 《梁书·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茅盾《手的故事》:“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杀来呵!”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 故 事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

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

魏人感慨:“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 近义词 波澜壮阔、万马奔腾 反义词 一兵一卒、一成一旅 6.春华秋实 ( chūn huā qiū shí )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

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

华:同“花。

”实:植物结的果。

“春华秋实”有两种意思:一,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华”同“花”。

春天开花,秋天结实。

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

二,比喻文采与德行。

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三,此词现也用作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 月情 :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

这棵石榴树,今年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 7. 成语:千锤百炼 读音: qiān chuí bǎi liàn 解释: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①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而后能成。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②殷谦:“我是怀着良好的心态认真看待他们的批评意见,实质上他们并不是在针对我个人批评什么,而是在批评当代中国文学中存在的普遍的弊病。

何况,一部好的小说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既然我的小说确实存在问题,那就更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感谢所有的读者,就让我的小说在你们的批评声中慢慢长大。

”(当代作家·殷谦《无处释放的青春》序) 8.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成语故事读后感100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8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