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家风故事文章

教师的家风故事文章,第1张

教师的家风故事文章 教师家风家训演讲稿教师家规家训家风内容教师家风家训演讲稿作文家风故事150只要150字?

长沙市望月湖二小五年级 胡影溪我的家是个温馨的大家庭,爷爷奶奶拥有六个子女,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家里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家风故事。

我们的家风很注重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

爸爸有一双巧手,他经常对我们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材料。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举办科技节,要每位同学完成一件艺术品,于是我去请教爸爸。

爸爸发现酒柜里一瓶高档酒的包装盒是木质的,非常精致,丢掉很可惜。

于是爸爸就地取材,指导我学习做水车。

我们先从木板上割下一块圆形的木块做轮毂,然后在木块的四周和中间钻一个小孔,再往里面插上一根牙签做辐条,接着用塑料瓶上的塑料插在牙签上做轮辋,最后用瓶盖固定在牙签上,一个漂亮的微型水车就做好了,最后这个设计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呢!爸爸开心地对我说:“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就能减少垃圾产生的数量。

”不仅我爸爸是一个废物利用的能手,奶奶也是废物利用的高手。

她喜欢剪裁,常常把旧衣裳或者做衣服留下的小布料拼接起来,做成一个个坐垫套。

再往里面塞进棉花、小碎布,就成了坐垫。

这些坐垫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冬天,我们把坐垫放在椅子上,坐上去既温暖又舒适。

我们家还有一种很好的家风,那就是大家彼此团结友爱,孝顺老人。

奶奶年事已高,患了尿毒症,每天要做腹膜透析,大姑、二姑在家轮流照顾奶奶,按照医生嘱咐,认真地完成每天治疗。

奶奶腿脚不好,行走不便,妈妈便买了个行走器,这样奶奶就能在家自由行走了。

奶奶喜欢剪纸,小姑就买来了剪刀、各种剪纸模型,和奶奶一起剪了很多漂亮的窗花,还有小动物,大家把它们拍下来发在朋友圈,还获得了很多点赞呢!三姑、四姑住得有点远,每到周末都会回家看望奶奶。

大家一起搞大扫除、做蛋糕,帮奶奶艾灸、按摩,这样的乐趣都是好家风带来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厄运再次降临到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奶奶身上。

奶奶不小心摔倒了,颅内出血,病情危重。

医生说奶奶可能会在医院走完她人生的最后一程,但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尽最大努力救治。

大家轮流去医院照顾奶奶,衣不解带地侍奉在病床前。

虽然奶奶现在还在医院,但是长辈们的行动却向我诠释了孝道的真正含义,也再一次显示出我们的家风传承。

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孝顺长辈是我们的家风,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会把这种优良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教师点评]文章选取了一个很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家风”作为写作的切入点,以具体生活小事来体现“我家的家风”,选材别具一格,内容真实可信,语言优美流畅,叙述生动自然。

选材立足真实生活,字里行间流淌着长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爸爸和奶奶的心灵手巧、变废为宝,使小作者不仅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奶奶生病,长辈们衣不解带地尽心照顾,更是让小作者看到了孝道的真正内涵,在内心种下了向善向美的种子。

家风如同精神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章结尾小作者总结上文,画龙点睛:“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孝顺长辈是我们的家风,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会把这种优良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表达了自己要传承家风的决心,点明中心,首尾照应,是一篇优秀的四真作文。

(指导教师:毛繁荣)

历史上著名的家风故事是什么?《钱学森的故事》中能看出怎样的家风?

爱国

家风无关与贫富还是家底,父亲,始终是家风的清源。

下面分享下我的父亲的故事!父 亲父亲很早当家,十四岁时,爷爷去逝了,跟堂伯父学理发求艺的路也随之中断了。

拖着矮小的身躯、薄力的臂膀,回到了风雨飘摇的家,徬徨中,还没来得及回蓦童年,重担一夜间降到了肩上,父亲带着继母、弟妹六人,饱一餐饥一餐更加艰难度日了。

父亲说过,他不怕牛鬼蛇神,住过坟坑,睡过牛棚,也露宿过荒野。

不过,后来条件稍好时,父亲对过往的生活,总是轻描淡写,像茶余饭后,讲书里的故事样,讲给我们几个孩子听。

父亲说,他也有怕的时候,最怕是饥饿,每每讲起吃米糠伴野菜的事,总是带有余悸。

因为不消化,他肚子胀痛得在地下打滚。

父亲很吃的苦。

一米六的身材,硬是要挑上一百五六十斤的稻谷。

他说种田人拼的是力气,一个来回,十几里崎岖路,烈焰里的响午,走上五六趟,把收割的稻谷挑回来。

脱了几次皮的背膀,乌黑发亮,汗水片刻也停留不住,划过瘦骨的鼻梁,瞬间滴落黄土。

扁担油汗渍渍,压得d簧似的,颤抖着。

只尺田埂,两旁野草也弯了腰。

父亲很能熬,能把白天熬成漆夜,播种子时,父亲心很高,好像糊涂了,黄烟种一万几株,能种的也都想种,早水稻、草花生、黄豆,就连荒头岭也撒上一些朝天椒籽,恨不得还把邻家的土地租过来,种上一片西瓜。

撒下一粒种,辛苦田间头。

播种、育苗、锄草……从开春忙到仲夏。

七八月份,进入抢收春耕、抢播秋种时,父亲都会瘦上十斤八斤,脸晒得桐黑的,头发晒得枯草般,转动眼球时才泛着一丝白色。

父亲四点来钟起来,披着月色,裤腿饱蘸露水,摘剪四大箩筐黄烟叶,来回两趟,挑回烤烟房。

那时,阳光还在山那头的梦乡里。

晨间,袅袅吹烟,在等侯母亲早饭时,父亲腾倒好了前一晚烤干的烟叶,母亲催赶早饭时,来不及换上露水湿透的衣裤,父亲晒好了一百多块二米多高夹烟竹篇。

遇上大阳最猛火好天气时,父亲恨不得一分钟掰开两分钟用,在太阳炙烤下,晒这个、收那个,还不停催我晒黄豆、晒花生。

那时我会想,父亲是盘算我们兄弟几人放假,多几个劳动力,才种那么多农作物的。

童年,总觉得父亲不会累,总看到父亲有干不完的农活。

即使秋收后,家家户户冬闲,父亲还是闲不下来,拿着那把锃光瓦亮的水泥刀,在冷冽的寒风中,砌砖筑墙。

不过,有一次回家要生活费,很晚,父亲才回来,从口袋摸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塞给我,顿时,才明白,父亲的想法很简单、很纯朴,那是父亲有一份厚重如山的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8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