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指什么

五经指什么,第1张

五经指什么 五经是什么 ?四书五经五经指什么五经指哪些五经是什么哪五经

四书五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shū wǔ jīng。

出自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

作主语、宾语、定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

《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

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

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

五经指什么?“四书五经”具体指什么?

“四书五经” 具体指什么?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我的理解是,“四书五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四书五经”是指,儒家几部经典著作,是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宝库。

“四书五经”严格说包括“四书”和“五经”两个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名字最早出现在宋朝时期。

南宋朱熹把上述四部书编在一起,进行了统一解释注释,被宋朝朝廷定为“官书”,官方指定教材,在全国推广应用。

之后,元朝正式确定朝廷科举考试考题内容范围就在“四书”之内,这一点明朝和清朝都延续了下来,都是把“四书”作为科举考试大纲书目,必读书目。

我们常说的“八股文”考试题目都是出自“四书”。

“五经”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朝,是儒家传授基本知识的五本书的统称。

儒家文化中有“十三经”之说,是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本书,“五经”就是其中流传最广泛的五本书。

广义的四书五经应该是指包括上边四书五经在内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所有古籍书目。

四书五经泛指一切古代书籍。

我理解一般老百姓口中的四书五经应该是后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49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3
下一篇 2022-10-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