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的眼睛像什么

布谷鸟的眼睛像什么,第1张

布谷鸟的眼睛像什么 布谷鸟长什么样?(发图片说明)为什么说布谷鸟很“残忍”?

布谷鸟是大家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鸟类之一,熟悉是因为每年的4-6月份,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能听到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陌生是因为大都人只听过布谷鸟叫,没有见过真正的布谷鸟。

有人说:布谷鸟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鸟。

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布谷鸟的习性布谷鸟学名大杜鹃,属于鸟纲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下的鸟类,它们广泛的分布于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大陆上,根据分布的不同,大杜鹃又分为4个不同的亚种(华西、华东、新疆以及指名亚种)。

在我国这四个亚种的大杜鹃都有分布,其中以华东和指名亚种最为常见。

从外观上看,布谷鸟跟斑鸠有些相似,不过要比斑鸠大一些,平均体长在30公分左右。

布谷鸟的翅膀和尾羽颜色以浅黑色为主,腹部的毛发呈灰白色的,从腹部的中部一直到尾巴有褐色的斑纹,爪子大都以黄色为主。

布谷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一种“益鸟”,因为它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因此,布谷鸟的栖息环境主要以森林为主(昆虫数量较多),当然在森林日益减少的今天,布谷鸟在农村地区经常出现了田间的大树之上。

由于布谷鸟停留的地方大都是高大的乔木,所以,大多时候我们对它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鸟的”。

许多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布谷鸟的4个亚种均在我国有分布,为什么我们只在每年的4-6月才能听到布谷鸟叫?细心的小伙伴一定发现了,布谷鸟的叫声一年之中仅有两三个月能够听到,而且这个时间大都集中在麦收以前,从麦收之后,布谷鸟的叫声就非常的少听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与两方面的有关。

首先,在我国分布的布谷鸟大都是夏候鸟,夏候鸟简单来说就是春夏季会在一个地方,到了秋冬季会去另一个地方过冬的鸟类,比如大雁就是典型的夏候鸟。

布谷鸟在我国大都是春末从其他国家和地区飞来的,它们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繁殖。

等到秋天,它们就飞走了。

其次,布谷鸟是一种独居的鸟类,它们之所以在4-6月份频繁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布谷鸟的繁殖期在6月份结束,从那以后,它们就很少叫了。

不过,这不代表布谷鸟飞走了,只是它们更加低调的在田野和树林中觅食而已。

其实,在我国的布谷鸟一直会待到9月份左右,才开始动身前往热带地区越冬。

因此,布谷鸟在我国算是一个“过客”,不过,这个“过客”在我国干了一件大事-繁殖。

到了八九月份之后,它们就会飞走,来年4月份左右再次回来。

期间,它们的鸣叫大都在4-6月,这是因为它们需要用鸣叫来吸引异性进行繁殖。

布谷鸟真的很残忍吗?这个问题要是否成立,要看角度。

从食性上看,布谷鸟并不是“刽子手”,它们不会攻击其他的鸟类,只是以昆虫为食,所以也算不上残忍。

但是,如果从繁殖习性上看,它确实很残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相信大家都听过“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其中“鸠”泛指那些喜欢抢占其他鸟类巢穴的鸟,而我们今天说的主角布谷鸟,就是典型的“鸠”。

与其他的“鸠”不同的是,布谷鸟并不是直接抢夺其他鸟类的巢穴,而是利用其他鸟类的巢穴育雏。

具体是怎么 *** 作的呢?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一般情况下,鸟在繁殖期都是先建好巢,再繁殖的。

但是,布谷鸟不同,它们没有营巢的习性,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家,也不需要家。

因为,它们有着间巢寄生的习性,简单的说就是把蛋产在其他鸟类的巢里,由被寄生的鸟孵化自己的卵的行为。

布谷鸟的这种行为也引起了许多鸟类学家的兴趣,因为关于布谷鸟繁殖的秘密慢慢的也浮上了水面。

根据鸟类学家的观察发现,布谷鸟会选择超过15种鸟作为寄主,其中主要以芦莺、喜鹊、伯劳、雅雀等鸟类为主。

这是因为这些鸟类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都是由雌鸟单独孵化和育雏。

这样就给了布谷鸟可乘之机,它会在高树上观察这些鸟,一旦它们产卵后,它几乎是寸步不离的观察,等到雌鸟外出时,它会立即飞到对方的巢内,将对方的蛋叼走,然后迅速的产下一颗蛋。

为了让宿主相信这是自己的蛋,布谷鸟也是煞费苦心。

首先是数量,布谷鸟产几颗卵就会叼走对方几颗卵;其次,布谷鸟的卵与这些宿主的卵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第三就是速度,为了防止自己产卵时宿主回来,布谷鸟提高了自己的产卵速度,它将这个速度压缩到10秒左右,而正常情况下,鸟类产卵的时间至少要在5分钟以上。

就这样,布谷鸟几乎是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卵产在了别人的巢内,而且这些寄主会像对待自己的卵一样,将布谷鸟的卵成功的孵化,并喂养长大。

也就是说布谷鸟“杀了别人的孩子”,还让别人帮自己“养孩子”,不可谓不残忍。

不过,布谷鸟的残忍还没有结束。

初生既成“魔”布谷鸟之所以能够迅速的产卵一方面是其进化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与其卵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大多数鸟的卵都是在孵化期间开始正式的生长发育的,而布谷鸟的卵生下来胚胎就已经部分发育了。

这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比其他鸟的卵先孵化。

先孵化后的小布谷鸟凶相毕露,在鸟巢里,不管是有未孵化的卵还是其他的雏鸟(布谷鸟选择的寄主的雏鸟要比布谷鸟雏鸟小一些),它统统都会挣扎着将它们推出鸟巢,这样整个巢里就剩下了布谷鸟自己,可怜的寄主还全身心的照顾布谷鸟的雏鸟,直到它长大,飞走,这一年又百忙了。

所以,说布谷鸟残忍就是因为成鸟有间巢营生的习性,而这个习性是以牺牲其他鸟类的后代为代价的,而且即便是刚孵化的布谷鸟雏鸟也是“刽子手”,它将寄主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

总结布谷鸟因为其特殊的繁殖习性被人打上了“恶魔”的称号,不过这个称号也一定也不为过,毕竟它杀死了许多鸟的后代,还让其他鸟给自己孵卵和育雏。

当然,这些被选择为宿主的鸟也不是完全“坐以待毙”的,它们或通过将鸟巢建在更加隐蔽的地方,或通过仔细甄别巢中的卵等等方式来对抗着“吸血鬼”的寄生。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一种鸟的生存方式对其产生敌对的情绪,毕竟,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换句话说,布谷鸟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其他鸟类的数量平衡。

杜鹃,也称布谷鸟。

由于杜鹃不孵化自己下的蛋,而是将其产在其他鸟种的巢里,由他们孵化。

在此过程中,小杜鹃孵化出来后,会把巢里其他的蛋都推下巢外,自己独享食物。

在文人眼中,它们被描绘的很残忍。

在自然界,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叫巢寄生,谈不上残忍一说。

这也是杜鹃家族的鸟的共有特性。

在鸟类世界,有个杜鹃属,该属共有11种,我国常见的有大杜鹃、四声杜鹃、鹰鹃等。

杜鹃生性孤独,繁殖期也不成对生活。

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灰喜鹊、燕尾、伯劳、云雀、鹡鸰等,这些鸟类称作义亲)的巢内。

所选择的寄主与自己的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小鸟食性基本相似。

在长期的适应中,杜鹃卵的大小、颜色、卵斑等特征都与其特定的宿主相似。

不同种群的杜鹃,所产的卵因宿主卵的差异,各有不同。

小杜鹃孵化后,还没有睁开眼睛,就会把同巢义亲产的卵或幼鸟推出巢外摔死,让义亲只抚养自己。

而义亲的个体往往比杜鹃幼鸟还小,故形成“以小饲大”。

20天后,原来的巢中已容不下它,但它还会停在巢旁的树枝上,义亲仍不辞辛苦的尽力啄虫来喂养它;30多天后,小杜鹃就会被在附近活动的生母引飞离去!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这些被动当作养父母的鸟们也发展出一套反寄生的行为。

对于进入其领地的潜在巢寄生者会进行驱赶。

筑巢时会选择更隐秘的地方,离巢时还要对卵加以掩盖,尽量减少离巢时间。

一旦识别出寄生卵,就将其扔出或弃巢。

但是仍然有些小鸟经常被杜鹃欺骗,被巢寄生过的宿主鸟对杜鹃卵的识别能力相对强一些,而没有被杜鹃寄生的地区的鸟对杜鹃卵的识别能力就很差。

这也是吃亏才长教训。

杜鹃爱吃松毛虫昆虫,尤其是一些其他鸟类不敢吃的毛虫,对农、林业有益。

也就是说,杜鹃和其他鸟类一样,在生物链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其繁殖方式的独特性,也变相控制那些种群较大的宿主的数量,有利于生态平衡。

因为,杜鹃所寄生的鸟种,在数量上都是当地优势鸟种,不会影响它们种群的繁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3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