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理想 什么成功

满怀理想 什么成功,第1张

满怀理想 什么成功 朱棣为什么会篡位成功?

一、 师出有名首先当年朱元璋去世时,太子朱标已去世,还有许多皇子,可他偏偏把王位传给朱允炆,这不太合乎礼法,给朱棣抢夺皇位提供了道义上的理由。

而且,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权臣篡权,给予了藩王向中央索取奸臣、举兵清君侧的权力,所以朱棣的“清君侧”看似也是合理的,大臣们纷纷保持中立、明哲保身。

二、 人才要做成一件事,人才方面实为重要。

由于前朝朱元璋几乎将大部分有名气的大将消灭掉了,如蓝玉、朱文正等,留下的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儒士,他们虽然勇敢、正直、满怀理想但缺乏实践意识和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李景隆也是缺乏行军打仗经验的最后兵败的笨将军。

朱棣这边有谋士姚广孝,精通阴阳术数,交友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都是朋友,其经历和谋略非一般人能比,是他不断的提醒、引导朱棣,帮朱棣出谋划策,收买人心

三、 人心说到人心,朱棣还是做的非常不错的,许多将士心甘情愿地跟随他南下,通州卫指挥房胜以及部下、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郭亨、永平守将赵彝、郭亮都是甘愿投入朱棣的麾下。

反观朱允炆,登基之后大肆削藩,几乎把所有叔叔都得罪了,将周王贬为庶民,还抓到南京囚禁;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其中湘王为保名节自焚;齐王被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大同。

两个月后,又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这样的大肆削藩,激化矛盾、丧失人心。

四、 个人能力和实力朱棣20岁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出征蒙古,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作战经验丰富、军中威信建立,手握重兵。

而朱允炆从小生于深宫,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生性懦弱仁慈,非常注重儒家的仁义道德,这在争权夺势中不会成为致胜的砝码。

当然也有几分运气,朱棣打仗时多次化险为夷,也确实上天帮助他。

明太祖朱元璋刚刚去世,就祸起萧墙,发生了一出叔侄争位的闹剧。

明太祖的第四子朱棣起兵推翻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登上了御座。

这就是“靖难之役”。

明太祖65岁时,皇太子去世,16岁的长孙朱允纹就被立为皇太孙。

有一天,太祖与皇孙对句,太祖出的上联是“风吹马毛千条线”,皇太孙对以“雨打羊毛一片毡”。

太祖听后觉得格调低沉,很不高兴。

这时,太祖的四子燕王朱棣正好在旁边,便乘机上前对道:“日照龙麟万点金”,太祖听后连声叫好,从此就格外噐重燕王,并有意更换皇储,终因大臣们竭力反对而作罢。

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皇太引孙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

此时,弱君在朝,强藩在外,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辈,拥有军政大权,建文帝对此深感不安。

于是采纳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建议,以此来巩固皇权。

最初,燕王朱棣虽早有异心,但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装作重病在身,以免建文帝猜忌。

后来,建文帝接连废去了几个藩王的王位,将他们降为百姓。

朱棣看到弟兄被废,自己的地位也朝不保夕,便偷偷地训练将士,决心对抗中央。

公元1399年,朱棣借口朝中有难,奸臣当权,以“清君侧”为名,号称“靖难”,从北平(今北京)率军南下。

这场内战前后相持了4年。

建文帝迁腐怯弱,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都不是他叔父朱木埭对手。

建文帝多次调兵遣将前往征伐,都被靖难军所败。

建文帝四年(公元1402年),靖难等攻占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棣进入南京以后,杀掉建文帝的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株连了很多人。

朱棣登上了皇帝宝座,称为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55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