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炭翁

买炭翁,第1张

买炭翁 白居易的《买炭翁》原文你觉得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凄惨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作者以万分同情的心理来刻画封建社会被压迫者卖炭翁的形象的。

一车炭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个“愿”字把老人这一矛盾的反常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天再冷,忍着,只要能卖个好价钱就行。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揭示了宫市的掠夺实质,老人希望的是卖几个钱,然后买点粮食回家,一家老小正急等着,可是得到的是“半匹红绡一丈绫”这个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个不需要而没有用的东西,“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无奈而没有一点办法的心理,希望化为泡影了。

作者为老人鸣不平,以犀利的笔锋鞭挞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谢谢邀请,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中写的卖炭翁境遇很凄惨。

一、 《卖炭翁》的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安史之乱平定四十三年后,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白居易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下层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为什么大唐盛世会出现这样的悲惨局面呢?原因就是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呈现荒凉的状况,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之中。

藩镇不服朝廷管理,各自割据,实行自主管理,税收有的不入宫里,朝廷,甚至骄横称帝,称王,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直到唐亡,这种现象没有终止。

安史之乱后大唐进入了衰败期。

韩愈《顺宗实录》中曾具体记载过一位农民用驴子驮着木柴到城里去卖,宦官见了口称“宫市”,只给了几尺绢,就把木柴抢去了,还要夺走他养家糊口的驴子,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殴打了为非作歹的宦官。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次内乱动摇了大唐根基,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让我们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奋发向上、积极恳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原文:《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三、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以上回答如有不当请指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9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