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的意思

春雪的意思,第1张

春雪的意思 春雪古诗的意思春雪的意思

春雪朝代:唐代作者:韩愈原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

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

“惊”字最值玩味。

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

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

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

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

“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

诗的构思甚奇。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

“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春雪朝代:唐代作者:刘方平原文: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赏析 宋玉有一篇《风赋》写有风飒然而至,楚襄王披襟当之,问道:“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则对他说:“ 此独大王之风耳, 庶人安得而共之?”并铺陈形容了一番,说明庶人的境地与大王不同,所以不会有大王那种“快哉此风”的感觉。

刘方平的《春雪》告诉我们的也是与《风赋》相同的道理,那就是天地无私,人各有异,同样的风花雪月、阴晴寒热,不同境遇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反映,不同的感受,因而美感的反差也由此而生。

要说的道理虽然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春雪》却采用了最短小的五绝。

那么,这二十个字如何完成这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呢? “作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四溟诗话》)。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是景,也是“诗之媒”,不过为什么样的“情”作“媒”,还不清楚。

第三句“君看似花处”,有承有转,若只看承接上意,情之意向仍然不明,因为说雪似花、花似雪在古诗中乃是常见的,如“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刘禹锡《杨柳枝词》)等等。

可见,要真正知道它所孕育的诗之情、“诗之胚”是什么,还得再看下一句—— “偏在洛城中”。

“洛城中”,一作“洛城东”,刘永济说:“洛城东皆豪贵第宅所在,春雪至此等处,非但不寒而且似花..”(《唐人绝句精华》)。

这里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联系诗题来看这两句,那意思是说冬天已经结束,突然来了一场春雪,这在那些无饥寒之虑的富贵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得又见的满足和喜悦,于是这熟悉而又新鲜的飞雪,在他们的眼中便成了飞花舞空的美景。

但是,对于“洛城外”的穷人来说,他们好不容易在饥寒交迫中熬过了大雪纷飞的隆冬,盼来了春回大地,谁知又来一场大雪,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他们会感受到飞雪似花吗?诗人没有说,但这逝而复回的威胁和灾难,所带来的艰难与怨恨是不难想见的。

看来,这首诗的得力之处正在尾句,尾句之中又得力于一个“偏”字,是它构成了虚实两个空间,两种境界,两种生活,两种感情的对比,而诗人的爱与恨,同情与憎恶,也都融入这个对比之中。

但由于对比的一方,对比的产生,对比所展现的不同状况,及其所孕育的主题等等,全都留在了诗外,这就为读者开拓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绝句这种高度浓缩、凝炼的手法,显然不同于“赋”的铺张扬厉。

《晚春》与《春雪》写雪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晚春》和《早春》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但描写的是春天两个不同时期的景色,“晚春”和“早春”。

作者最喜欢早春的嫩色,“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是早春。

但作者对晚春的景致也感受颇深。

在《晚春》这首诗里作者通过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晚春花树繁茂、飞絮迷乱的热闹景象。

“草木”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诗中罕见的,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引来各种猜测。

有人以为诗含讽刺,是嘲弄“杨花榆荚”般无才思之人,挖苦他的文章低劣;也有人认为诗劝人要珍惜光阴,以免像杨花榆荚,白首无成。

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以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如果说诗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

那么,作者在这首诗里所隐含的寓意,也可能是借助“杨花榆荚”之例,以此鼓励“无才思”者,不受拘束,敢于创造。

此诗的妙处在于作者看到了飞舞的杨花而忽有所触,随寄了一点幽默的情趣。

谢邀。

这两首诗写了春天不同时间段的景色。

《晚春》这首诗,作者用万紫千红的草树和漫天飞舞的杨花榆荚这几种景物表现晚春的景色。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草树知春即将归去,各自使出本领争奇斗艳。

作者用“知、斗”两个字把草树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后两句写杨花榆荚看到春色烂漫,也不甘寂寞,于是随风起舞,漫天飘絮,赶春的热闹。

作者不但写出了晚春的动态美还写出了满眼春色。

后两句给人以不同地解读。

这就是诗的魅力。

《春雪》则是写早春的景象。

新年伊始,大地不见青草百花,大地没有萌动迹象。

只是到了二月才惊喜的见到草芽。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时见稀薄飞雪飘落。

作者把雪拟人化,说她嫌春色来得太晚,大地不见百花开放枝头,所以她在天空中纷纷飘落,穿林过庭树,以作风吹花树送芳香之态。

春不催百花,我当花缀枝头。

《晚春》这首诗,作者是把杨花、榆荚漫天飞舞似飘雪之状,和草树斗艳之景相伴凑热闹,来表现晚春的活景图和满眼春色。

《春雪》这首诗,作者赋予雪以思想感情,雪也盼春天早日到来,你不染百花盛开,我就穿林过庭树当飞花,也是春色烂漫。

作者把雪赋予春的生命,想象奇特。

致谢参考文献《唐诗.宋词鉴赏》的编者。

个人肤浅之见,仅供参详。

谢网友和读者。

图片来自全网,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659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4
下一篇 2022-10-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