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第1张

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9世纪60年代,在俄罗斯民主主义运动不断高涨的背景下,音乐领域有一群年轻人,为了摆脱一味崇尚西欧音乐的风气,致力于繁荣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歌剧领域中“五人团”和柴科夫斯基作出了很大的成绩。“五人团”大部分成员都参与了歌剧创作,其中鲍罗廷的歌剧《伊戈尔王》和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为其代表作。鲍罗廷(1833-1887)的四幕五场歌剧《伊戈尔王》始作于1869年,未果而逝,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1890年首演于彼得堡(非全部)。该剧由曲作者自撰脚本,根据中世纪基辅公国叙事诗《伊戈尔远征记》编剧。是一部史诗般壮丽的历史剧。歌剧拥有壮丽的历史场面,雄伟的民族气概,又有充满想象力的抒情气息。如雅洛斯拉芙娜的咏叹调《漫长的日月就要过去了》、伊戈尔王的咏叹调《心儿已筋疲力尽,令人难以入眠》以及女声合唱《波罗维茨之歌》等。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四幕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带序幕)作于1868-1869年,修订于1871-1872年,由曲作者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剧作编剧。 1873年首演于彼得堡。是公认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137为最伟大的俄罗斯歌剧。讲述了 17世纪初,俄国摄政王鲍里斯·戈都诺夫谋害幼皇,篡夺皇位的故事。歌剧充分表现了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以相当大的篇幅表现了人民这一“巨人”(曲作者语),故又有人称之为“人民的音乐剧”。穆索尔斯基在歌剧中用合唱塑造了人民的形象,如在序幕中当卫兵威吓民众时,人们面向修道院跪下祈祷所唱的《亲人啊,把我们丢给谁》等。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的歌剧创作以《黑桃皇后》和《叶甫根尼·奥涅金》为其代表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由作曲家与希洛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韵文小说编剧。作于1877-1878年。1879年首演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小剧场。这是一部相当抒情的歌剧,塑造了一个受拜伦厌世主义强烈影响的19世纪20年代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人物——奥涅金,折射出俄国从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型期的上层社会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24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5
下一篇 2022-10-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