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天线的特点,历史发展,优缺点,越详细越好~不要百度知道,谢谢

阵列天线的特点,历史发展,优缺点,越详细越好~不要百度知道,谢谢,第1张

阵列天线的特点,历史发展,优缺点,越详细越好~不要百度知道,谢谢 天线的历史(你论文上用的到的):天线是怎么起源的?我排除了指南针,因为尽管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接收了一个磁场,它却不是一个电磁场。本•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不怎么像是一个天线,因为它捕捉闪电的放电,这是一个直接的电流的通路,能量并非不依赖于介质。人眼当然接收高频电磁波(光,到赖曼系)。从技术上说眼睛可以归类为天线;但是由于它不能发射波,它实际上是一个传感器,所以我也把它排除了。
第一个涉及电磁耦合并且证明了它们之间明确关系的实验是法拉第在1830年代左右完成的。他在一个连接到一个电流计的线圈周围移动一个磁体。在移动磁体的时候,他实际上产生了一个时变的磁场,结果(从麦克斯韦方程)必然会有一个时变的电场。线圈充当了一个环形天线并且接收到了电磁辐射,这是由电流计接收(探测)到的——一个天线的工作。有趣的是,在这时电磁波的概念还没有被想到。海因里希•赫兹发展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他在一个偶极天线的空隙里产生了一个电火花。他使用了一个环形天线作为接收机,并且观察到了一个类似的影响。这是1886年。到1901年,马可尼发送信息跨越了大西洋。他使用了一些连接到地面的竖直线作为发射的天线。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接收的天线是一个风筝拉起的200米的线。
在1906年,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个实验无线站,在那里他们使用了一个空中发射架。这是由线组成的发射架并且被悬在空中,好像一个笼子。
八木宇田天线, 1920年代 角形天线, 1939. 有趣的是,早期天线文献把波导称为“空心金属管”。 天线阵, 1940年代 反射抛物面, 1940年代后期,1950年代早期?只是一个猜测。 片状天线, 1970年代 皮法天线,1980年代目前天线的研究涉及超颖材料(有设计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它们可以同时为负,允许有类似负折射率的有趣性质)。现在的研究集中在把天线做小,特别是个人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手机)的通信。很多工作是天线的数值模型,使得它们的性质在建造和测试之前得到预测。
希望能给你的论文增加一点深度。呵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38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