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应该半工半读

大学生不应该半工半读,第1张

学生不应该半工半读 半工半读,好事怎样才能办得更好
--------------------------------------------------------------------------------
2006-11-03 10:27:00 中青网
有利于人才培养,却要面对教学和管理难题;符合产业需要,却可能影响短期内的生产和效益
供求两旺,是职业教育的理想状态,而半工半读就像一种“黏合剂”,把作为供方的教育和作为需方的产业结合到一起,力求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开展,许多职业院校和企业都逐渐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学习制度。落实到实践环节上,职业学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企业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教育界与产业界的有关人士。
教育界 保障培养效果和学生权益
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这种半工半读的学习制度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又有利于人才培养,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积极响应,而在实行过程中如何保障培养效果和学生的权益,成为教育部门考虑的重点。
山东一位职校校长表示,由于学生年龄小,为了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一般都要派教师跟班管理,需要牵涉较多的人力物力,部分学校不免有畏难情绪。另外,为了防止学制“缩水”,开展半工半读的学校通常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来补足课时,对学生来说压力相对较大,有的家长就认为学校只要把孩子管好就行,没必要让他们那么辛苦,对此,这位校长建议应该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情况下,加强观念引导,同时用效果说话,使社会逐步提高对半工半读的认可度。
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能否跟得上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重庆市教委有关人士反映,一些农村地区的职业学校是由普通学校转过来的,设备不配套,教师也只是原来的文化课教师,怎样提高实训条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需要在开展半工半读时多加注意。
针对个别学校打着半工半读的幌子,把刚入学的学生送到企业从事拧瓶盖、粘纸盒等简单体力劳动的做法,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严禁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严禁年龄太小、劳动时间太长、强度太大、从事不适合青少年的工作等做法,杜绝不良社会影响。
企业界 合作应契合生产与管理效益
大凡有过校企合作成功经验的企业,都感到半工半读的学生符合产业需要,对此持支持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企业担心会影响到生产、管理和效益,缺乏接收学生实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江西抚州富祥工艺厂总经理张银良告诉记者,厂里接收学生半工半读经历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当时学生刚来实习的第一个月就亏损了3万元,很多人都提出反对意见,不想继续与学校合作,但他发现学生其实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功底,只是不熟悉工艺、不适应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应该会好转,于是力排众议又坚持了一个月,结果月底结算时盈利4万元,学生生产的产品从工艺到质量都让大伙心服口服,如今厂里一致欢迎学生前来实习。
不同行业的生产特性对开展半工半读的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电力行业的一位负责人说,该行业最重要的是保障区域的稳定供电,如果接收学生实习,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到当地整个电网的运行,造成较大损失,而且从该行业的安全性考虑也不太适合学生,因此目前与职业学校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现有职工的再培训方面。
有关人士坦承,企业毕竟是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因此现在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技术性要求、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和企业比较愿意接收学生半工半读,这样既能保障用工质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益,而技术性较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相对来说则兴趣不高。他们呼吁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并对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加以明确。
政府层加强政策引导调动积极性
对于实践中需要完善的种种问题,归结到一点,教育界和产业界的相关人士都认为,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和引导,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让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及今后的推广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山东、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重点在于强化了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为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在加大对职教经费投入和师资培训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调动企业和学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开展,其经验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得到肯定。
对于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如何开展半工半读,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认为,东部省份经济比较发达,就业岗位多,相对来说选择进行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余地较大,而西部省份则面临企业资源短缺的窘境。她指出,西部地区要想开展好半工半读工作,必须做好三个“接口”:一是与东部、与我国的整个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二是与对口帮扶城市相结合,三是与联合办学的学校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寻找到可以合作的企业资源。
半工半读不是教育一家的事,需要行业、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鼎力配合。日前教育部已出台了关于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共同组建半工半读工作的领导或协调机构,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各方热切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让半工半读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中运行。(刘琴)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近两年来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教育部继2005年8月在天津市召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后,今年3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10月又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表明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更深层次、更为关键和核心的领域。
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半工半读”是一部分时间做工,一部分时间读书。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是“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办学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职教特色;既是中国历史的产物,又是当今职教的亮点。应该说,当今时代赋予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的内涵。
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一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还是学(读)都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二是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三是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四是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五是体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它是一种教育制度。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教育制度,可以上溯到近代实业教育和新式学校的“工学并举”;上世纪5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三类学校并存的形式,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其中半工半读学校“轮流上课和下厂”的学生有200多万人;1964年刘少奇同志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1965年“顶岗劳动和教室学习交替进行”的半工半读学生达433万多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重提“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意义深远。它是现代职业教育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
它是一种育人模式。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前厂后校、订单式培养,这些概念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彼此间相互包容、渗透和替代,都体现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企业、读书与劳作的有机结合。其中校企合作表明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工学结合表明学习者的劳动与学习两种行为之间的合作,是两个核心概念,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与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条件;工学结合是一种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订单式培养是工学结合的途径,半工半读是工学结合的方法,前厂后校是办学实体的较高境界。工学结合有两种“工”的方式,即校内企业的“工”与社会企业的“工”;工学结合在专业和岗位的结合程度有三,一是工与学完全对口,二是部分对接,三是完全无关。工学交替有多种形式,如“1+1+1”、“1+2”、“2+1”等;半工半读有“集中交替式”和“分散交替式”两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加强“工”与“学”的关联度。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还需要探索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它是一种管理结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使教学过程包含了“工程”和“学程”两个有机组合,必然形成对“工程”的管理和对“学程”的管理之“共同治理”的组织系统。在学校和企业、学生和个人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和实习企业就共同担当起“顶岗实践”中的内容、形式、场地、纪律、安全、权益、考核、评价等管理职能。
它是一种助学举措。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家庭收入水平较低,通过到企业顶岗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用来补充学费,实现家庭零负担或少负担,也是勤工俭学的极好形式,应该鼓励和倡导。一些职业院校开展了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有许多成功经验说明了这一点。
它是一种工作探索。坚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工作任务。教育部首批确定了107所试点院校,要求试点院校要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要求可以在部分专业试点,也可以在所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要求在工学交替的具体形式上,可以先在学校集中学习,然后到企业实习,也可以采取工学多次交替方式;要求探索建立适应半工半读的招生、学籍、教学等学校管理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实行d性学制;要求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北京教科院职成教育研究所所长 邢晖)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49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