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

如何解决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第1张

如何解决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 一、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1、明白自己的目标,清楚自己真正的想法。
2、任何情况下坚持自己原有的想法及意愿。
3、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 一方面自意识急剧发展, 充满热情, 勇于创新。
另一方面, 又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及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不强, 往往会陷入焦虑、困惑和迷茫之中, 导致行动上随波逐流, 思想上迷失自。
二、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具体表现:
1、生活中很多事实证明: 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都会采取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 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称之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行为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大学校园里也很常见, 大学生从众现象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方面:(1.) 消费从众。
如:大学校园里攀比之风、请客之风盛行。
各种消费,大到手机、电脑, 小到穿着打扮, 还有在校园里流行一时, 但其实并不是很实用的电子辞典, 都能找到从众消费的痕迹。
讲名牌、讲排场、比阔气已形成风气, 遇到同学过生日、老乡好友聚会, 或自己评优获奖时, 即使囊中羞涩, 也要赠送礼品、请吃请喝(2) 时尚与流行。
如:大学校园里的时尚与流行很大程度上受到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时尚的影响。
大学生们急于模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以求得社会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获得安全感, 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的竞相创新与随从, 又加速了时尚的流行。
(3) 学习从众。
如:学习上的从众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同班级、同宿舍的同学之间互相鞭策、互相鼓励, 集体考研或集体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 集体英语过级等积极的学习从众。
一种是对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的从众。
平时不学习, 考试靠作弊, 认为作弊是正常现象, 不作弊的学生反而是“傻瓜”。
(4))恋爱与性观念的从众。
如;
大学生的恋爱观与性观念都尚未成熟。
一方面,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 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渴望, 大众传播媒介对爱情、婚姻的渲染以及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冲击, 更触发了较强烈的性的体验。
(5) 择业从众。
如:在大学招生、毕业生就业日趋市场化的今天, 大学生的择业观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
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现时的利益, 也就产生了较大的盲目性。
看到别人找什么工作, 或者干哪一行挣钱多便盲目随潮流。
在没有弄清自己的能力和目标的情况下便选择热门职业或拒绝另一些职业。
三、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上述从众现象都是针对同宿舍、同班级等小群体而言。
在不同的小群体中, 从众现象的程度及其表现形式都会有所不同。
正如现代社会心理学将研究的兴趣中心转向小群体一样, 在研究大学生这个群体时也有必要强调宿舍、班级等小群体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 小群体对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 宁可违反组织纪律,也不愿违背朋友圈子中约定俗成的规范。
在群体成员彼此接近、
趋同的过程中, 在相互模仿、受到暗示、表现出服从的基础上形成了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对群体发生作用。
这种作用是广泛、持久而深入的, 从个人的一言一行到群体的共同活动都会受其影响, 它使群体中形成一种大多数人的意见, 这种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使每一个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致性。
当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 就会感到紧张, 这种紧张来自于对偏离群体的恐惧。
每个人都有归属一定群体的需要, 而偏离大多数人的意见, 则意味着对这种归属感的威胁。
所以,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处于孤立
的境地, 他就会在群体的压力面前, 顺应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就是从众。
大学生各种从众现象的背后还有其他的很
多心理因素。
如因缺乏自主和独立意识而导致盲目消费、追赶潮流;
由于与自认同相关的羞耻感、负罪感的减弱, 而导致作弊及同居等超越道德戒律的行为;
因为个人心理冲突及价值观变迁而导致择业的误区等。
正是这些心理因素和从众心理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大学生从众现象的产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54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