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德国柏林华侨家庭妇女生活怎么样

2015德国柏林华侨家庭妇女生活怎么样,第1张

2015德国柏林华侨家庭妇女生活怎么样 “为了生活,我们四处漂泊……”几百年来,海外华人发展的历史也是华人妇女的奋斗史,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着一个梦想,在异国的土地上,她们以超乎寻常的顽强寻找自己的天空。
中国人不仅会开餐馆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统计,在德的华人华侨只有8万人左右,数量并不多,和在其它国家一样,这里的华人华侨也主要从事餐饮业。据中国驻德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汤文娟介绍,全德有6000多家中餐馆,中国人从事餐饮业的比例曾经高达90%。
可是,10年前张昆芳来德国时,却带着一个不服气的问题:难道除了开餐馆中国人就不会干别的吗?当时,张昆芳已经是中国国内一家大型国企的总经理,副局级。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学外贸的张昆芳在50岁的时候来到德国创建自己的公司。
尽管出国前已有心理准备,张昆芳还是难以面对巨大的落差。
“柏林的冬天,那么大的雪,多冷啊!早上4点,我跑到柏林的食品批发市场,一个摊一个摊地问:你要中国的香菇吗?人家说,我们不要中国的,要芬兰的。我就说,中国的货比芬兰的便宜,比芬兰的好吃,要不你尝尝?在批发市场卖香菇,我居然还穿着时髦的羊毛大衣……”
10年后的今天,张昆芳已经是高级国际商务师、德国鸿万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她以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调侃着当年的艰辛窘迫,眼里却分明有泪光闪动。
为了帮助其它和当年自己一样的姐妹尽快适应德国的生活,找到自己的位置,张昆芳发起创立了柏林中国妇女联谊会。联谊会定期开展活动,规模不大,却有声有色,在华人华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融入德国不容易
事实上,和张昆芳一样不甘于现状的华人华侨越来越多,中国驻德大使馆领事部主任汤文娟介绍说,现在华人华侨经营中餐馆的比例下降到了70%。新一代的华人华侨学历高、素质高,他们开始步入商贸、旅游、医疗、行政、法律等领域,职业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政策等原因,中国人要融入德国社会仍然十分艰难。
联邦德国联邦议会科研员、德国官方公认中德翻译、德国外交政策研究会成员、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来自杭州的女博士孟虹有一大堆头衔,因此常被认为是中国人在德成功的例证。
黄雨欣大学毕业后,跟随搞科研的丈夫来到德国,丈夫事业的成功使她免于奋斗的艰辛,却不足以抵消身在异国的孤独和痛苦,因为语言不通,她曾经被人误认为小偷。妇女联谊会成立后,雨欣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积极投身于联谊会的工作,组织帮助中国国内贫困儿童的公益活动,她目前的职业是华文媒体的专栏编辑、记者。
天津的刘领娣是经人介绍认识现在的德国丈夫的,两人都有过不幸的婚姻,虽然语言不通却一见钟情。领娣认为这是上天的安排,很珍惜这段姻缘。到德国一年了,领娣最大的难题是语言,出门要人领,谈恋爱还要由女儿做翻译,赶紧学好德语--对领娣来说,没什么事比这更重要了。
“希望下一代过得比我们好”
异国的灯光下,采访即将结束,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想加入德国国籍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634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