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大学》的收获

初中生读《大学》的收获,第1张

初中生读《大学》的收获 读《大学》的收获
学校组织经典诵读,我在诵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学》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中指导了我端正的学习态度,我受益颇深。现在我谈谈对其中个别句子的体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
有大学问的原则在于弘扬光明的善德,在于用这种善德革新民众的思想,使之到达至善至美的境界。看来大学的作用是以其社会公用性的作用为阐述前提的,让大家明白好的思想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要素,这就是大学所要作的最为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才能做好做对事情。其适用的群体应该包含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使有“大学”的人成为人才。中国人总是觉得行和知应该是有个先后的关系的,一般是认为先知,知道了怎么作之后再去讨论做的问题,这是很有道理的。只有具备了较好的品德修养,才能产生好的行为,这是《大学》的开张之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懂得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才能够有坚定的方向,有了坚定的方向才能做到镇定无躁,镇定无躁之后才能做到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才能做到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获得至善的受益。
好像一切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尤其是人的性情和人做事的方法。每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心里想的和做事的原则相互矛盾。所以会有许多的考察人的办法,比如说尧舜之间进行王位传承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尧偏要看看到底舜是如何处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有时候我会想,如果舜过了考察期之后会不会将自己真实的一面暴露出来,到底这种考察的功能有什么作用。其实作用还是有的,即使是考察,一个人装的再和往常不一样,也会露出许多的马脚,所以尧会坚信自己对舜可以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并且十分的善良亲民的认识是正确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感觉有点“试验田”的做法,想要治理国家先把自己家族管好了,想要不让自己的家族出什么差错先要保证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差错,那怎么不让自己有大的差错呢?就要修养自己的品德。
这点说的很有道理,道理是道理,怎么做还是要讨论的。听着很对,当然要从自己的自身出发,先把小的事情做成了,再考虑去做那些有水平的事情。但是没有规律的东西是最难把握的东西。
现实的社会往往是这样的:贪赃枉法者有人在做法官,见利忘义者有人是道德模范。奇怪了,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一个人的心里所想就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必然表露出来吗?不是说只有内心的提高才能去做更加“好”的事情吗?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第二点却没有做到第一点?而有的人做到了第一点却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到第二点?其实很简单,今之人面善而心恶,同时人心又有“肚皮”的保护,所以可以在保护下把好的一面充分的表露出来,而去治国平天下。我们要适应这种从“书本《大学》”到“社会大学”的变化,才能有生存的空间。格物在致知,致什么知才能格什么物,但是有的知要在心里致,有的物要在心里格,人活着就是这么累罢了。那个时候的人其实也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了吧,朱熹也更加的明白,只是我们还是要在人群中间去传播好的思想,这种心里知道而做时又用另一套本身就是荒谬的。
读了《大学》让我感到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只有有了不同的目标,才能志向坚定的去为了目标努力,只要我们向着目标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767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6
下一篇 2022-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