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北大学考古系和吉大考古系的介绍

求西北大学考古系和吉大考古系的介绍,第1张

求西北大学考古系和吉大考古系的介绍 西北大学考古学系简介
考古学系成立于2003年,下设考古学本科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考古专业之一。先后由著名学者马长寿、陈直、刘士莪教授等主持教学科研工作,著名学者苏秉琦、陈梦家、胡厚宣、阎文儒、唐兰、宿白、石兴邦、王仲殊先生等先后讲学和指导专业建设。
多年来,考古学系充分利用陕西省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立足陕西、依托西北、面向全国,在“211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1986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考古专业被列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3年获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被列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学系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考古学系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大部分教师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 “保持专业特色、拓宽专业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通过与陕西文博考古单位合作与协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加强田野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科技考古学概论”)、省级精品课程1门(“史前考古学”);有一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教材(《科技考古学概论”》,有二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考古学概论》)。专业建立以来,已培养出一大批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有些毕业生已担任了省、市文物主管部门、文博单位的领导职务,有的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或各省区文博考古研究机构、高校的业务骨干,在我国的文博考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项。出版了学术著作和译著20多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形成了中国史前考古、商周汉唐考古、文物研究与保护、西部民族考古等稳定的研究方向,成为我国考古与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外相关的介绍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为文博学院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该专业设立于1989年,是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首家设立的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2006年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有一支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教4人),实验管理人员1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聘请了王丹华、陆寿麟、黄克忠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西北大学作为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文物保护技术学科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科建设方面,从1990年起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本、专科生,1994年起又相继在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下招收文物保护技术方向硕士研究生,2006年招收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2005年西北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联合申报设立了“砖石质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在教学方面,坚持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办学思路。课程设置以历史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文理结合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和方法、文物保护材料、文物分析技术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实习构成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科研方面,出版了5部学术著作及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内外合作项目,形成了彩绘无损分析、青铜器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科技考古等研究方向,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委托培养和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学习、选留优秀毕业生和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与敦煌研究院、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文物保护技术专门人才。1999年举办了首届全国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目前该系已培养了9届本科生、7届研究生、2届专科生,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文物保护、博物馆、考古研究和管理机构。
经过十多年建设和发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已逐步成为我国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国内有<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招生单位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郑州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复旦大学
山西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云南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11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