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简史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简史,第1张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简史

1951年
·为承担同济大学基建任务成立设计处。
1953年
·为适应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基本建设急剧增加的需要,成立“同济大学建筑工程设计处”,翟立林任处长,下设四个设计室,由华东文委下达设计任务。 1958年
·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上海需要兴建大量工业建筑及文教建筑,在建委的直接领导下,于1958年3月1日在129礼堂召开了“同济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成立大会,吴景祥任院长,下设八个设计室。
·1960年
·改设设计院院务委员会,王达时任院务委员会主任。
·1961年
·吴景祥任设计院院长。
1964年
冯纪忠任设计院院长。
·1965年7月29日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及上海市委、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在上海锦江俱乐部接见院“上海3000人歌剧院”项目设计组人员,听取吴景祥院长的汇报并过问了设计方案。歌剧院设计小组被授予“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66年
·文革开始后,设计院和教学单位一样处于停顿状态,不久被解散。
1969年
·同济大学部分师生组成“五·七”公社设计组,并配合三线建设赴安徽贵池进行现场设计。
1971年10月
·设计组撤离贵池回上海。
1974年
·参加金山石化总厂现场设计。 1979年
·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直属学校领导,吴景祥任院长,下设三个设计室。
1981年
·王吉螽任院长,下设二个设计室。
1983年7月
·设计院迁入现址。 ·1984年5月,黄鼎业任设计院院长。
·1984年,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勘察设计单位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精神,设计院与学校拟定了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学校不再拨给设计院事业费,设计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并向学校上缴利润。
·1984年,经民主推举产生室主任,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形成三个综合设计室。
·1985年,成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厦门分院。
·1985年9月,黄鼎业调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兼设计院院长,刘佐鸿任设计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7年底,设计院成立TQC领导小组,在全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989年,刘佐鸿任设计院院长。
·1990年9月,黄鼎业副校长兼任设计院院长,姚大镒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年10月,成立桥梁、道路、勘察、地下、环境五个专业设计室。
·1990年11月,通过国家教委所属设计院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的TQC达标验收。
·1992年5月,深圳分院实行独立核算。
·1993年1月,高晖鸣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3年6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张纪衡兼任设计院院长,高晖鸣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3年底,设计院归入同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995年8月,高晖鸣任设计院院长。
·1997年2月,设计院由三个综合设计室改为建筑、结构、设备三个专业设计室。 ·1998年10月,丁洁民任设计院院长。聘请原纽约规划局回国的郑翊担任院长助理
·1999年4月,设计院成立ISO9001贯标工作领导小组。
·2000年1月,设计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0年,丁洁民被评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
·2000年底,深圳分院改制为“深圳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并成为独立法人。
·2001年3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1年,通过股份转换,设计院直属同济大学领导,同济大学持有设计院70%股份,同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设计院30%股份。
·2011年底,设计院新原巴士一汽大楼竣工启用。
·2011年底,为适应市场需求,由专业设计室调整为综合设计所。
·2006年10月,设计院共有职工933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2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46人。聘请原纽约规划局回国的 郑翊 担任院长助理,实行集团化运作。
·2008年11月6日,同济大学举行建筑设计院建院50周年庆典,在设计院成立当年主持设计的著名建筑——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揭幕成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12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