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就业问题》的200字左右的文章

求一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就业问题》的200字左右的文章,第1张

求一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就业问题》的200字左右的文章 现在毕业在即,同学们都在积极的寻找合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大家都希望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但现实冲突是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学生没什么实际工作经验,要花精力培养,而且培养后的人才经常出现跳槽的现象,很可能迅速流失,因此企业不愿意给一个高价钱。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创造了611万的记录。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空前的巨大压力。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系统,涉及到国家、企业、学校、人才本身等多个子系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多种因素相互关系、共同发展的动态机制,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内部入手构造各子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对其动态机制的分析研究,构造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果关系图,目的在于为研究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为了更好的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子系统:人才系统、学校系统和企业系统。其中,又涉及众多因素政策,在系统时空演化过程中,表现为各子系统的动态机制:动力机制和互动机制。这些动态机制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学校子系统对人才子系统上,学校和人才作出调整以适应企业。互动机制分为正互动和负互动,互动机制是大学生就业实现稳定有序的必要条件。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反馈结构,这种反馈结构是建立在系统的反馈因果关系上的,首先确定系统边界,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边界定为人才、学校和企业三部分,在确定系统边界后,根据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动态机制的分析,确定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建立起因果关系,从而形成反馈回路。下面就三个视角展开详细分析。
一、人才的视点――薪酬期望高,寻找中意企业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才子系统中既存在正反馈回路,又存在负反馈回路。正反馈回路会加剧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同时,负反馈回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说明人才可以从自身方面做出一些调整及能力的提高,来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学校的视点――希望学校就业率尽可能高
类似的,学校子系统也将形成几个反馈回路,通过分析可知道,为了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学校需要不断的采取各种措施来调整教育模式、及时调整专业安排、加强就业指导,以适应企业需要,学校子系统各要素构成负反馈回路,说明学校可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系,更好的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三、企业的视点――需要高素质人才,同时不愿意给出高价钱
由于大学毕业生很多,企业一般不会在对人才要求方面做出让步,在薪酬待遇方面也不会对毕业生妥协,种种因素都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稍加分析可以认识到,企业子系统内部不存在负反馈回路,而是只存在正反馈系统,企业对人才要求提高以及所给薪酬偏低,这方面会加剧与毕业生之间的冲突。
根据上面所建立的三个因果关系图和对各反馈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的构造核心是选择及确定水准、决策变量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结构。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大学生就业动力学模型由人才子系统、学校子系统和企业子系统三个系统组成,各子块之间的联系变化形成了整个系统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一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系统要素本身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各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上。因此,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局限于人才本身,必须从社会经济系统出发,对学校、企业等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分析。
通过运用系统工程中因果分析的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就业建议:
(一)学校要加大力度保证大学生就好业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选才标准
(三)大学生要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分析和模拟,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对其趋势与特性的强调和把握,比在数值上的一味的求解精确,更符合实际,也更具有价值和指导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14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