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教师

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教师,第1张

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教师

毕季龙(1914-2007),上海市人。1936年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资源委员会专员、杭州英士大学教授。1948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秘书,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长处处长,外交部研究室专员、新闻司副司长、国际条法司副司长,联合国副秘书长。
查猛济(1902-1966),字太爻、宽之,别号寂翁,海宁袁花人。1914年考入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参与创办《浙江新潮》周刊,积极鼓吹新思想,遭校方开除。1923年前后,查人伟、宋云彬在杭州办《新浙江报》,猛济担任编辑。不久,报纸遭军阀孙传芳查封。之后,一度担任《之江日报》编辑,旋任教于杭州英文专修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以共产党员身份担任国民党杭州市党部宣传部长。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通缉,回乡隐居养病,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其后,曾在上海建国中学教书。抗战期间,任浙江省民政厅秘书及省贫儿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任英士大学哲学系教授。1952年,因病回乡休养。1956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海宁县政协特邀代表。编著有《唐宋散文选》、《中国诗史》、《猛济文存》等。
陈荩民(1895-1981),原名陈宏勋,浙江天台县人。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学习。曾举办平民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1918年加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国民杂志社,任评议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1919年5月4日游行时,与匡互生、杨明轩、朱究庭等翻墙进入卖国贼曹汝霖住宅院内打开大门,使游行队伍入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反动军警打伤、逮捕。经多方交涉、营救,由校长保释。改名荩民,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副主席。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附中数学教师兼高师会计课主任。1921年,赴法国里昂狄戎大学数学系,1925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被聘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为修校舍、添教具,筹借钱款3000元,在个人薪金中逐月扣还。此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广西大学教授。1935年2月中国数学会成立,被选为评议员。1937年7月上海沦陷,把育青中学迁至家乡天台县,发动各界捐募办学,为家乡培育人才。1939年任英士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后代理北洋工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洋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并兼北平部主任。
陈士文,1937年回国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41年至泰顺里光任国立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主任。
陈 椽,又名陈愧三,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4年7月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毕业。1940年,他拒绝了堂兄弟为他谋得群商组织的如达公司董事长的聘请,毅然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英士大学数迁校址,教学与生活都十分艰难。但在教学中,他照旧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鼓励学生为发展祖国的茶叶科学而努力学习。没有教材,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抗战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1952年由复旦大学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任茶业系主任、副教授。1954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任茶业系主任。是我国制茶学学科奠基人,中国茶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安徽省茶业学会的创始人。
陈长蘅(1888-1987),字伯修,号建公,四川荣昌人。1906年入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盐务稽核所编译,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30年代参加中国统计学社,曾任重庆朝阳法学院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浙江英士大学财政学教授。1949年后任金华新成初级中学校长。1956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学会顾问。1987年在上海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人口论》(1918)、《进化之真相》(1919)、《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1930)。中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
程懋筠(1900-1957),中华民国国歌作者。早年留学日本。1926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立湘湖师范音乐科主任、杭州英士大学音乐教师、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任兰州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
戴家祥,1906年出生,字幼和,浙江瑞安人。1926年考取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先生,治经学和古文字学。1929年毕业,任广州中山大学副教授。1931年,任浙江省立杭高教员。1933年离开杭州,至北京进修,并于次年加入北京考古学社。1934年,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夏,受聘四川大学,为副教授。1937年回到浙江,任台州中学教员。1945年任英士大学副教授。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次年转入历史系。1955年,担任是海历史学会理事会理事。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30日病逝于上海。为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经学家。
董太和,浙江定海(今舟山)人。1936年毕业于上海雷氏德工党院机械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曾任广西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8年金华英士大学教授、机械系主任。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1954年参与创办浙大光学仪器专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二届理事。专长光学仪器、视觉及生理光学。研制成“激光干涉定中仪”。着有《工程与军用光学仪器》等。
范济洲,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人。193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森林系。1947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林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北农学院、英士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河北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林业系主任,中国林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和第三至五届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经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林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北京市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主持杉木地位指数表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发表有《林木生长曲线回归型的研究》、《秦岭主要林木生长的观察》等论文,主编有《森林经理学》等。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奎义,宜兴扶风镇人,著名棉花高产专家。1927年毕业于镇江第九师范,1933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任余姚分场主任。1941年起任浙江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在华东农林水利局工作。上海市农业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葛定华,教务长,1949.5.受尽侮辱。
何正礼,江苏赣榆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细菌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省家畜保育所所长、中央畜牧实验所技正、英士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兽医学家。
胡不归,抗日战争胜利后,胡不归应台湾台北师范学院、台湾大学的邀请赴两校讲学,并任国文教授。后应金华英士大学之邀,回到金华任国立英士大学国文教授。
黄本立(1902-1989),字季造,尚用镇人,1931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农学部。先后任教于英士大学、浙江大学,52年调至南京工学院,后参加筹建无锡轻工业学院,为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轻工业部全国食品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大受,在台湾教授。
姜亮夫,1935年赴法国巴黎进修,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先后任职东北大学教授、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学院院长,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
郭虚中(1912-1971),字展怀,号砚池,福建福安人。1929年和1932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大学国文科、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1936年日本京帝国大学大学院文科研究生毕业回国,先执教上海持志大学,并当过商务印书馆编辑,参与《中山大辞典》编纂处工作,又供职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回闽后曾于早期福州大学、福建师院任中文、史地、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有文史等类编著、译著多种。在英大从教期间,与姜亮夫、查猛济、孙怀仁、许德瑗、葛绥成等先生关系颇密。
金天游(1898-1966),原名步瀛,字仙裁,号孤鸿子。芝堰乡桐山后金村人。1922年毕业于杭州蚕业学校,未几任杭州公立图书馆掌书、迁编纂、编目主任。抗日战起,转至先后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图书馆、英士大学图书馆任职。1941年回浙江省立图书馆任采编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金宝祥,浙江萧山人。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四川大学讲师、英士大学副教授。1949年历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甘肃省历史学会第3、4届会长。专于唐史研究。着有《唐史论文集》、《吐蕃的形成、发展及其和唐的关系》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阚家骆,1912年生,安徽合肥人。上海震旦大学毕业,高等考试及格后,复在国立中央政治大学高等科毕业。早年在浙江、湖北两省主办统计、经济期间,曾兼任英士大学及湖北农学院经济系教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赖祖涵,福建福州人。1940年毕业于协和大学物理系。曾任暨南大学、英士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东北工学院教授、物理系主任。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断裂物理的教学和研究。提出用单试样测定断裂韧性J和S的新方法。对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的断裂机制亦有研究。撰有《GCr15轴承钢断裂韧性撕退的研究》等论文。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子藩,在台湾教授。
莫定森,号茂如。四川广汉县人,出生于1900年12月18日。1924年毕业于法国蒙伯里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在里昂大学得理科硕士。1927年10月至1939年9月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农艺系主任,1938年8月至1942年7月兼任抗战大学农学院院长(后改为英士大学农学院)。1949年10月调任首届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副司长。
潘天寿,(1897-1971)浙江省宁海人。先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艺专、东南联大、英士大学、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担任教授及系主任、教务长、校长、院长等职。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从事教育50余年,1958年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
皮高品,1900年10月31日生于湖北嘉鱼。1921年入武昌文华大学文科学习(1922年开始兼学图书科),1925年获文学士学位和图书科毕业z书。此后历任齐鲁大学图书馆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编目部主任,青岛大学和武汉大学图书馆主任,重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教授,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兼教授,英士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今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教授。1979年起被聘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图书馆学家。
瞿 渭(1900.5-1972年),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教授,电力工程专家。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曾在京绥铁路局任职。1928年至1948年先后在南通大学、杭州高级中学、南通中学、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总务长、教务主任等职。1946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学习并进行研究工作,获硕士学位。195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图书馆馆长。1955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和基础课委员会主任。
任明道(1901-1983),桥下镇西岸村人,知名昆虫学家。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6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36年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硕士,1938年秋回国。先后在美国农业部驻华昆虫研究所、汉口市卫生局、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浙江省农业改进处从事病虫害防治研究工作。1943-1948年先后在江西中正大学、浙江英士大学任教,教授农业昆虫学等课。建国后,任中央农业部病虫害防治司药械处副处长。1954年调沈阳农学院任值保系教授、系主任。并历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辽宁省、沈阳市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唐福圃,1941年国立浙江大学毕业。历任中正大学,英士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助教、讲师、教授、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
王雪莹(1901-1985),女,学者,温岭县(今温岭市)箬横下墩村人。刻苦自学,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入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成绩优异。1935年,自费留学德国,就读于符兹堡大学药学院。1938年获药学博士学位。1940年学成回国,拒绝为汉奸买办服务,先后担任杭州民生制药厂上海分厂厂长、上海中华酸碱厂厂长、英士大学教授。解放战争期间,一度担任宋庆龄秘书,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6月5日,上海举行反帝示威大游行,著名教授郑太朴与进步学生被国民党军警围困达10小时之久,经雪莹机智接应脱险。
闻 诗(1899.2-1976.10),浙江温岑长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曾任西北大学助教、讲师。1930年至1932年留学法国南锡大学理学院,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浙江英士大学、北洋大学工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教授、系主任等职务。1938年初英士大学教授闻诗,通过与迁址天台的上海育青中学的关系,获准在新河设立育青中学温岭分部。当时以登明寺为教室,在沿纳原战时补习学校师生的基础上扩大到三个班,70余名学生,15位教职工,于同年2月开办,由王英才任主任,闻诗任名誉主任。1952年任北京航空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物理学专家。
徐石麟,(1896-1953 ),字裕如,号天遨,永嘉县汤岙村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在绍兴越才中学、宁波育才中学、英士大学任教。 1931年全国在上海举办的美展上, 其作品《菊花》被评为冠军 。
徐东藩,1949.5.被杀害教授。
谢海燕,1941年率领部分师生内迁浙闽,参加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先后任东南联大、国立暨南大学、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艺术科主任。1944年教授潘天寿被任命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同去重庆。
严济宽,字致平,江西波阳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获英文和教育两个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英文。曾任国立英士大学行政专修科副教授,南昌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系教授。解放后,先后任上海新中国法学院教授,大同大学兼课教员。
杨时展,1913年11月生于浙江宁波,祖籍衡州,1936年夏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财政系会计专业,1938年任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主任。1945年春应国立英士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兼任会计专修科主任。1946年改任英士大学经济系教授。1953年任中南财经学院教授。曾任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主委。
姚承三,浙江淳安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曾任英士大学讲师。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电气工程师,中国矿业学院教授、中心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长期从事矿用机电的教学和研究。编有《矿山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等。
叶元珪(1897-1985),字志成,又名善昌,丽水碧湖镇人。少时从父习书画,中学毕业后专攻美术。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画家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等组织一八艺社切磋画事。以西画见长,亦精于国画、雕塑、工艺美术,曾受托设计钞票。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举家迁回碧湖,受聘在省立高级商业学校、处州中学任教。后执教省立联合师范学校艺术科,兼任省训练团美术教官。1939年8月,英士大学在丽水开办,应聘执教美术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家庭故未随校迁离,转省立处州师范任教务主任,创设艺术师范科。1949年杭州西湖艺专潘天寿曾邀请再度共事,因故仍执教处州师范。
叶常丰(1902-1988),衢县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江西、福建、浙江等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曾培养中国首批种子研究生,主编《种子学》、《种子工作问答》、《种子工作手册》、《种子》等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精通英语、俄语、拉丁文,懂日语、德语。撰写种子科学论文数十篇,编译大量国际先进种子科学理论和有关资料。50年代,培育成水稻良种南特号,为以后陆财号、南特16号、矮脚南特号等水稻良种培育奠定基础。热爱家乡,曾任衢县农业顾问,促进家乡农业发展。198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种子协会副理事长。
叶作舟,1897出生,原名寿衡,笔名作舟、难宾、叶秋、一苇等,上虞南湖乡大有村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在上虞、海宁等地小学任教。1924年3月进上海同文学院。1927年任上虞县教育局局长。不久辞职,回同文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任教于上海西章公学。1932年任《东方杂志》编辑。1936年任职于外交部亚洲司研究室,编写《日本人物志》。抗战爆发后,回上虞参加抗日工作,任春晖中学校长。因支持学生抗日进步活动,被诬为“赤化”春晖而遭撤职。1939年至嵊县清波中学任教。1941年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浙江办事处调查课长。1942年任财政部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推广课长。曾主编《茶叶月刊》,参与校订《茶叶全书》。1944年任暨南大学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1946年任教于绍兴稽山中学。同年,任英士大学教授。1949年5月任英士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8月英士大学被砍,任教于杭州高级中学。1951年到浙江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次年,任浙江师范学校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主任。浙江师范学校改为杭州大学后,任历史系副教授。195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杭州大学支部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4月18日卒于杭州。着有《货币新论》、《非洲各国史钞》、《非洲史略》、《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等。
殷良弼,1894年出生,号梦赉,无锡县东绛糜巷桥人。民国6年8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学科。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研究生。任浙江省农业专门学校教员,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林场主任。1947年8月,他到浙江金华任国立英士大学教授兼森林系主任。1949年8月英士大学被砍掉,殷良弼调到北大农学院任教。后就任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主任。
游修龄,1920年5月9日生,浙江省温州市人。1943年7月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农学院。历任同校及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等职,兼任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农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阮毅成(1904-1988),浙江省馀姚县临山人。1927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大学部政治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国家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时代公论》主编。1937年任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抗日战争初期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英士大学教授、行政专修科主任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国立浙江大学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1946年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曾任《中央日报》社长、《东方杂志》主编、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董事兼总干事、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兼法律系主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教授。着有《政言》、《国际私法》、《中国亲属法概论》、《法语》等。
袁文伯,1912年出生,浙江天台人。1937年结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任英士大学、之江大学副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矿业帝院教授。长期从事立井开凿井提升头新系列,为煤炭部采用并扩广,撰有论文《非均持d性浆结壁应力分析》,主编《工程力学手册》。九三学社社会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鸣铮,1916年6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35-1939年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1937年与1938年分别借读于浙江大学农艺系和中山大学农林化学系)。194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土壤化学硕士学位。历任英士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副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浙江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主任。
张味真,名冶、号诧园老人,光绪七年(1882年)出生在嵊县,1967年卒于杭州。 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任北大音乐会古琴导师。先后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高等师范等校任教,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主任,1932-1934年参与《嵊县志》重修的工作,抗战期间在英士大学执教。1953年聘为浙江文史馆员。张味真先生年青时曾随嵊县名医金宪俊学琵琶,学得《阳春白雪》、《普安咒》等曲。后随开霁和尚学琴,擅《平沙》、《秋鸿》、《渔歌》等曲。
张仲葛,字次篁,生于1913年12月,广东东莞市人。193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解放前后,历任国立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教授,兼畜牧场场长;华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副教授;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教授,代理系主任、养猪教研室主任;湖南九嶷山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畜牧学家和畜牧史学家,养猪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张致祥,英士大学英文讲师,负责校务工作;英士大学被金华军管会解散后去台湾,被台湾省教育厅任命为省立员林中学校长,后为台北法商学院英文著名教授。
郑肇经,在漫长的水利生涯中,从未离开水利、水工教学与科研岗位,解放前,他长期兼任中央大学、中央工业学院、英士大学等校的水工教学或客座教授,晚年仍带研究生。1934年后被聘为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委员会委员、水利部顾问。曾应交通部之聘担任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委员,应资源委员会之聘担任长江三峡水电技术委员会委员。
曾繁康,在台湾教授。
周天初,189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居杭州。擅长油画、中国画。1916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曾任浙江杭州市一师、女师、杭师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员,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讲师、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系副教授。作品有《鹤山图》等。少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院,终身为图画教师。初擅西画,继学国画,能以自然为师而独创新风。老年犹作画不息,探索新的艺术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219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