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第1张

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及俄罗斯现状

关于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提出来了,当时指的是那些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及其制品。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概念已大大扩展了。早在1939年以前,纳粹德国就着手创建紧缺矿物原料的战略储备,并紧缩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出口。战争时期,德国政府曾采取强力措施保障来自罗马尼亚的石油、瑞典的富铁矿、芬兰的镍矿和西班牙的汞矿供货安全。同样,同盟国各成员也加紧了对近东石油的积极争夺,加强稀有金属矿产的普查与勘探,投产铝土矿开采,拓宽了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利用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战略性矿物原料的意义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例如,美国在与前苏联对抗的冷战高潮中,曾通过了建立战略材料保险基金的决定,其中包括矿物原料。要求其储备量能在特殊条件下(或者说在战争情况下)至少能保证3年工业生产的连续运转。

重要战略性矿物原料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根据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优先程度、物质生产的结构、对形势的预测、世界市场的行情和国内经济状况等情况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俄罗斯关于建立战略性矿物原料储备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因为改革以来这些重要的资源仍处于随意挥霍无人管理的状态。从俄罗斯的特点考虑,重要的战略性矿物原料应包括:燃料-能源资源、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用于军工和新工艺生产专用合金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按储量、产量和国内需求量的多少,占前几位的矿物原料有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矿)和黑色金属(铁、锰、铬)。

在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以及稀土和稀有元素中属于重要战略资源的有:铝、铜、铅、锌、镍、锡、钨、钼、锑、汞、钛、钽、铌、钇、稀土族元素等,还有贵金属(金、铂、银)和金刚石。

对保障人民生活,特别是矿物肥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非金属矿产有:磷酸盐矿和钾盐。同时,其他值得注意的非金属矿产还有:压电原料、熔炼石英、萤石晶体、重晶石、云母、石棉、膨润土、高岭土等。

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是,在已探明的(A+B+C1)级储量中究竟哪些矿物原料应列入战略性矿物原料的名单。我们认为,那些当极端情况发生时短期内会严重影响经济运转的资源,位于在役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在一定条件下都应列入战略性原料的范畴。根据全俄矿物原料经济与地质勘探工作研究所对已探明储量进行重新评价的结果,在截至1997年1月1日的已探明储量中应列入战略性储量的比例分别为:铀矿中的29%,铁矿中的78%,铜矿中的69%,铅矿中的73%,锌矿中的78%,镍矿中的61%,铝土矿中的60%,钛矿中的68%,锡矿中的33%,钨矿中的45%,钼矿中的50%,磷钙石矿中的25%,磷灰石矿中的67%,钾盐矿中的90%。

另外,还必须看到,俄罗斯绝大多数采矿企业保有的已探明储量已降到了危险的低水平,许多在役矿区的矿物原料战略储备已接近衰竭的程度。专家们把可采的矿产与能源分成3类:第一类——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银、金和金刚石,这些资源在45年内储量将面临完全枯竭:第二类——铁矿、锰矿、铬矿、磷酸盐矿、煤矿和铝土矿,这些矿产的储量还很大:第三类——锡矿、锑矿和汞矿,这些矿产的储备在近期已有所下降。

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如果各类战略性原料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国内需求量都连续下滑,那么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就像上文提到的,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石油、煤炭、钢铁产量、铝、镍、铅、锌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金刚石、磷酸盐和钾肥的生产都降到了临界水平(下降了30%~60%),而稀有金属和稀土矿产则下降了90%~100%。而且由于大多数矿物原料缺乏新增生产能力,加之地质工作的严重萎缩,所以更加剧了这种经济危机的表征。

由于已探明储量的大量消耗,其品质与经济性明显下降,加之一些老矿山因长期强力开采,造成俄罗斯矿业生产的条件越来越复杂。一是许多重要采矿区及现役企业的原料基地状况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有:南乌拉尔冶金联合企业(大部分铁矿石和精选矿来自哈萨克斯坦)、马加丹州及沿海地区的锡矿企业、北高加索、外贝加尔湖及沿海地区的铅锌矿山、外贝加尔湖及沿海地区的钨矿山等。二是到21世纪初,许多长期运营的老矿山探明储量已完全或基本濒临枯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批大型石油矿床、雅库特的锑矿、马加丹州的钨矿、乌拉尔的铬矿、金砂矿等。预计到21世纪初,矿产资源的供应状况肯定将进一步恶化,无疑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和国防实力。

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战略研究中心进行了矿产资源人均开采量与需求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占有的资源大约比发展中国家高出10~20倍(表5.1)。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开采量足以保持我们的需求处于中等水平。实际上,人均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或生活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曲线见图5.4。

表5.1 不同国家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与需求量对比

图5.4 生活质量与矿产资源需求水平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在开采量与需求量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战略平衡,即一方面禁止矿区的掠夺性开采,另一方面要保证矿物原料需求量有稳定的增长。

俄罗斯在人均矿物原料需求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近些年俄罗斯矿物原料需求总量下降了30%~40%,而有些矿种甚至下降了70%~80%。这无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都是危险的。俄罗斯某些重要矿种(铜、锌、铅、锡)的人均需求量排在世界第9~11位,商业铁矿石的需求量低于日本和德国,而钼、镍、铝、锆、钽的需求量则排在世界第4~6位,磷酸盐精矿和萤石矿分别位于世界第7位和第6位。要知道,这些并不是毫无意义数字。它们表明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最终反映的是民族的独立性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威信。

矿物原料保障程度的这种现状令我们感到震惊,重要的矿物原料在不断地大量出口,而它们的储量却得不到补充。看来,俄罗斯重要战略性资源的贸易已成为滋生腐败的主要温床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21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