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是什么样得大学

国立大学是什么样得大学,第1张

国立大学是什么样得大学 一、国立大学定义:
1定义: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广义上相对私立大学定义,即“国家直属的大学”,狭义上主要相对于省立大学、市立大学、私立大学而定义。即是由中央政府正式设立或直辖,教育部直接管理,校长由中央任命,经费来自国库,并冠以国立之名称的公立大学,不受地方政府和组织管辖和干预。
2简介:
国外,"国立大学"一般为广义概念,作公立大学定义。往往同国家的文化或政治愿望联系更为密切。如爱尔兰国立大学初期为爱尔兰独立收集了大量的爱尔兰语和爱尔兰文化的资料。 中国历史上正式冠名“国立”的大学,一般是取“国立”之狭义概念。1922年“壬戌学制”和1924年《国立大学校条例》等颁行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设计从模仿日本到模仿美国这一过程的完成。因冠以国立的专门性独立学院和极少数由地方政府设立且冠以“国立”的公立大学,不符国立大学条例或未被中央政府认可,不属此列。
二、历史回顾
1、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并未有国立大学的称呼,“国立大学”的称呼始自民国。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1912年的国立北京大学。而若以民国的“国立大学”定义反推至清朝,则直隶于中央、经费主要源自中央政府的大学是国立大学。以此为标准,则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为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
1901年 8月29日,清政府命自1902年始,乡会试及岁科试策论,以中国政治史事及各国政治艺学命题,不准用八股程式,并停止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 9月14日 清政府下兴学诏:“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杭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这些均属公办大学。
1901年开始建立的大学堂或者从书院改制而来的大学堂有:
安徽大学堂(安徽大学)
1901年,清廷实行教育维新,下诏改全国书院为学堂,敬敷书院停办,与求是学堂合并,产生了安徽省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大学堂。但是,安徽大学校史仅追溯到1928年的安徽大学。
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
1901年,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以山西教案赔款50万两白银用于在太原创办一所近代中西大学堂。1902年令德书院和晋阳书院改制成山西大学堂,并与中西大学堂合并,定名山西大学堂,但校史仅追溯到1902年,并未追溯到令德书院或者中西大学堂。
两湖大学堂(已停办)
1902年两湖书院改制而成。
浙江大学堂(浙江大学)
浙江就求是书院改为浙江大学堂。
河南大学堂(河南农业大学)
1902年在开封建立的大学堂。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建立,1896年更名北洋大学堂,1900年由于战乱中断,1902年北洋大学堂复校。
广东省大学堂(广雅中学)
1902年广雅书院改制而成。
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
1901年从泺源书院改制而成。
江苏全省南菁高等学堂(南菁高中)
江阴南菁书院改制而成。
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
1902年筹建三江师范学堂。1949年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之后校方以筹建三江师范学堂的1902年作为建校年份而不追溯古代校史的部分。1954年南京大学在校务委员会上做出明确规定,将继续把1902年作为南京大学的建校时间,沿用至今。
广西大学堂(广西大学)
1902年从桂林体用学堂改制而成,分正、备两斋。1911年(清宣统三年)停办。
陕西大学堂(西北大学)
1902年从省城东考院和西安府崇化书院旧址兴建而成,校史追溯到1902年。
贵州大学堂(贵州大学)
1902年从贵山书院改制而成。
江西大学堂
19世纪末,东湖书院、豫章书院、友教书院、经训书院合并组成省会书院。光绪27年(1901年),省会书院改组为江西大学堂。
全闽大学堂(福州第一中学)
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于1902年合并而成。
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大学)
1903年从岳麓书院改制而成。
2、中华民国时期
一、北洋政府时期最早的四所国立大学:
1、国立北京大学1912年,北京
2、国立北洋大学1895年,天津
3、国立山西大学1918年,太原
4、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南京
二、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32所国立大学:
1、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11月,广州
(1926年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2、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7年3月,南京
(1928年2月更名为国立江苏大学,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南京大学)
3、国立劳动大学1927年5月决定筹建,9月开学,上海
(1931年解散)
4、国立同济大学1927年8月,上海
5、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7年8月,杭州
(1928年7月改称国立浙江大学)
6、国立暨南大学1927年9月,上海
(1949年8月解散,1958年在广州复校,称暨南大学。1991年在台湾南投复校,称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7、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7年11月,武汉
(即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12月解散,以此为基础于1928年成立国立武汉大学)
8、国立清华大学 1928年,北京
(后更名为清华大学。1955年,在台湾新竹复校,仍称国立清华大学)
9、国立青岛大学 1928年,青岛
(由省立山东大学改归国立,1931年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解放后更名为山东大学)
10、国立四川大学 1931年,成都
(1931年四川省自设“国立四川大学”,1932年被教育部编入“国立”统计,但并不属中央直属且无国库经费,1934年3月,中央政府明确川大经费“得与各国立大学平列”,由此正式改归国立[7-8] )
11、国立东北大学 1937年5月,开封
(1937年1月,省立东北大学南迁开封,5月改国立,6月迁西安,解放后主要院系成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复名东北大学)
12、国立湖南大学 1937年7月,长沙
(由省立湖南大学改国立)
13、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7月,厦门
(由私立厦门大学改国立)
14、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8月,长沙
(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南迁长沙,1938年4月西迁昆明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解散,三校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15、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1937年9月,西安
(1938年3月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撤销建制,单独设立: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
16、国立云南大学 1938年7月,昆明
17、国立交通大学 1938年,贵州
(此为交通大学唐山分校、北平分校联合,1946年唐山交通大学返唐山复校为国立唐山工学院,1972年迁四川后改名西南交通大学、北平校返北平复校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另,抗战期间交通大学上海分校被汪精卫政府接管,并命名为伪“国立交通大学。)
18、国立广西大学 1939年,桂林
19、国立中正大学 1940年,南昌
(1949年更名国立南昌大学,后成为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才是正身,有政府大印的),1989年在台湾嘉义复校,仍称国立中正大学)
20、国立复旦大学 1942年1月,重庆(1946年迁上海)
21、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1942年,开封
(今河南大学,1927年6月河南省政府自设“国立开封中山大学”,7月改为“河南省立中山大学”,1930年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改归国立河南大学。)
22、国立贵州大学 1942年,贵阳
23、国立重庆大学 1942年,重庆
24、国立山西大学 1943年4月,韩城
(1946年3月迁太原)
25、国立台湾大学 1945年,台北(乃由旧台北帝国大学改制而成)
26、国立安徽大学 1946年,安庆
(1949年迁芜湖,与安徽学院合并)
27、国立兰州大学 1946年,兰州
(由国立甘肃学院改建)
28、国立政治大学 1946年,南京
(后解散,1954年在台湾复校,仍称其名)
29、国立南开大学 1946年10月,天津
(由私立南开大学改归国立)
30、国立浙江大学1928年,杭州
31、国立英士大学 1928年,金华
(1950年解散)
32、国立长春大学 1946年10月,长春
(由接收的伪满洲国高校改建,1948年解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教育部、中国共产党军管会正式敕令国立大学一律去掉“国立”二字。至此,中国大陆地区已不存在正式由“国立”冠名的大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
现在中央部委直属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依然具有国立的涵义,只是在名称上不再使用 “国立”二字。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
北京市(24所):
北 京 大 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 华 大 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国际关系学院(教育部管理)
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上海市(8所):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省(7所):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大学
湖北省(7所):
武汉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陕西省(5所):
长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山东省(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
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
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
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
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
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
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
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2所)
北京市(1所):国防大学
长沙市(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
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
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
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
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
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
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
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
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
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
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
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
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
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
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
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
中国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
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江苏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21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