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样的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样的,第1张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样的 一、不爱跟外国人交流,喜欢抱团
David是一名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他的舍友是一位中国男生。“他刚来的时候跟我说了句"Hallo",而当我们的下一次说话,就已经是三天以后了。”
在和这位中国舍友相处了一段时间后,David觉得,他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他们的宿舍是两人一间,而David由于是纽约本地人,因此在学校的朋友会比较多,他经常都是早出晚归的,再回来后就经常发现,舍友是坐在椅子上看电脑,又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机。
“Terry Zhang(舍友)比较喜欢待在宿舍里,当然他有时也会去图书馆。似乎有几个和他已经来这边读书的朋友,平时吃饭,都是他们几个在一起。”David说他一开始尝试去跟Zhang进行交流,但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
“我得承认我对中国文化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不会去问他太多关于他们国家或者民族的问题,但我一开始有问他一些来这边的感受,以及他对纽约的了解程度之类的,如果他愿意,我可以带他去曼哈顿逛逛,因为我是本地人嘛。不过遗憾的是,好像他对我们这里的东西也不太感冒。”
总体来说,David与Zhang的相处还是波澜不惊的,两人之间并不会有什么摩擦或者矛盾,当然,作为舍友,一个学期说话的次数可能只有几十句,这让喜欢交朋友的David来说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我希望他能多跟我们说说话,因为毕竟他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融入。比如通过“6.6留学日”这样的活动。他现在都来这里一个学期了,朋友圈还是最早的那几个中国人,当然现在路上碰到的时候,他会跟我们这几个比较脸熟的人打招呼了。”
二、读书十分用功
国内许多人以为,留学生在海外就是吃喝玩乐,到处旅游。其实不然,如果说以学习上的刻苦来排名,中国留学生一定是名列前茅的。
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的Lansbury就说道,在图书馆挑灯夜战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学生。“他们通常都会在那里呆到很晚,有的甚至就一晚都睡在图书馆。”
不过Lansbury也表示,学习的刻苦程度与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好几位中国的同学的成绩都算不错,但这么说吧,考虑到他们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学习,我认为这个成绩还是低了些。”
Lansbury说他自己的成绩就属于中等那种,当然他也承认自己也不愿意把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娱乐,出去喝酒、看球也是一种娱乐,二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碰到好玩的我就会去钻研一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中国同学都有着毕业的压力,加上语言不占优势,可能在科目上的付出会相对多一些吧。”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Lansbury的观察来看,他发觉中国学生不是很喜欢参与课堂上的互动,尤其是回答问题,不过让他们写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你知道吗?我觉得他们的口语跟书写简直是天壤之别,面对一个问题,他们可能会支支吾吾半天憋不出一句话,但只要是动笔写,就毫不拖泥带水,并且你看完后会觉得表达跟修辞都十分流畅。”
“有时候我在想,他们为什么不能把写的给说出来?” Lansbury的疑惑同时也是许多英国学生的疑惑,在说和写之间,他们往往更喜欢前者。
三、非中餐不吃
有一个笑话说,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口锅,怕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好自己动手做饭吃。一是不喜欢吃西餐,二是节约,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喜欢自己做饭,中国人在海外都喜欢自己做饭。
Emily有许多中国朋友,她和他们相处的也很愉快,但唯一的矛盾就在于——吃。
“我发觉中国人真的很难改变自己的口味。”每次一谈到她的中国朋友,Emily就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的餐厅是有提供早餐的,当然都是典型的英式早餐,番茄、蘑菇、鸡蛋还有培根。有一次,我鼓励我隔壁的中国女生也去试一次英国早餐,结果之后她痛苦地跟我说,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好在Emily的学校宿舍配有厨房,因此中国学生大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她们真的好喜欢做菜,而且一做就能做出四五盘来,搞得整层楼都能闻到油烟的味道。”
虽然如此,但Emily也表示,中国菜确实非常好吃。“哈哈,有一次她们邀请我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用筷子,虽然很吃力,但不得不说的是,真的非常非常好吃。怎么形容呢?就是我感觉,中国菜有很多种香味,而英国菜只有一两种味道。”
“当然我还是很难理解她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家,就是不愿意去尝试当地的食物。我有时跟她们说,你们请我吃中餐我都欣然接受了,那我请你们吃西餐怎么就这么困难呢?” 说到这里,Emily不禁大笑起来。
“你知道她们怎么回答我的吗?她们说,这根本不公平,因为中国菜好吃太多了。” Emily现在也常常去中国同学那里蹭饭吃,她说中国菜确实要比英国菜精致许多,但她也认为,英国菜也没有难吃到难以下咽的地步。
从这几位外国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中国留学生的形象正在慢慢转变,当然一些固存的标签依然还在。无论是David、Lansbury还是Emily,他们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所不足,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轻易融入当地的社交环境。这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的引导。
由学无国界myOffer倡导的“6.6留学日”就意在改变这一现象。无论是他们推出的留学六大礼包,还是线上留学生学霸分享会,还是即将迎来的全球留学生权益保护联盟、留学生心理热线,他们希望通过专业的服务与庞大的资源,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去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环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8824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