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怎么读

曹丕怎么读,第1张

曹丕怎么读 如何正确评价曹丕这个人,和功绩?

魏文帝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国皇帝,我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守成之君、继往开来的文学大家、感情复杂的凡人。

军事在军事上,曹丕接任魏王之际,收复上庸三郡,大破羌胡联军,复通西域,重设西域戍己校尉,治所高昌,但对孙吴数次征伐均无功而返。

政治曹丕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果断受禅登基,开创魏王朝,推行九品中正制,颁布有利和关心庶民的诏令;废除了东汉的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和散骑侍郎为宫廷联络官,并且规定不准宦官担任。

宦官为官不得超过诸署令,杜绝了外戚、后宫、外戚干预政事,礼制上严厉禁止厚葬也算得上是不同凡响。

文化在文化上,曹丕尊孔崇儒,下令编辑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皇览》,将文学的社会功用提高到经国大业的程度,曹丕个人对屈原、贾谊、司马相如等前代文学家也有中肯的评论,于文学理论多有贡献,开创文学批评的风气,现存诗歌约40首,以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之作居多,形式上颇受民歌影响,语言通俗、描写细腻。

经济在经济上,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

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

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大爱大恨曹丕文人之气很重,喜欢的人对他很好,讨厌的人各种迫害,作为帝王还是小家之气一些。

对待甄氏,初娶她之时确实温柔体贴,后来又狠下杀手;对待兄弟,早年他确实情深义重,等到他当了皇帝,管制诸王的手段却又是空前严酷,等到临终前,曹丕又特意去和曹植见了一面,给这位弟弟增了封地。

一个明君,一个心软的政治家,一个杀伐决断的文学家。

无奈命太短无法有所大作为,但在他在位期间稳定了十多年以来混乱的内政,经济发展,解决青州地方割据现象。

那时候三国格局初现,三国鼎立,确实很难找突破口来攻打蜀吴。

总之曹丕给他儿子留下一个很好很稳定的局面,不像老板去世的时候青州兵鸣鼓而去,内政真的不稳。

是个才华横溢不比谁差的文学方面的开创者,文学家。

七言诗鼻祖,文学批评史鼻祖。

理智的同时又敏感任性,文人气比较重,如果问文人当皇帝是什么样子,可以参照他。

私德有缺,不如说是成长环境和性格原因造成的。

黑点一般是:赐死甄夫人

关于这个我个人更愿意相信是因为政治原因,毕竟算是发妻啊,说赐死就赐死了感觉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甄夫人的家族是汉室时的豪门世家,怀疑是两人理念不合。

而且曹丕和卞夫人关系不算太好,卞夫人喜欢护人,甄夫人照顾过病重的卞夫人,但是甄夫人被赐死时都没有站出来说话真的很奇怪...甄夫人跟曹植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

残害兄弟。

关于这个,曹丕比他绝大多数弟弟死得早。

曹丕确实管着他们,说他小心眼他确实小心眼,但是历史上他和曹植这样争权的简直能算是兄友弟恭的模范了。

曹植是失败的野心家,是曹丕的政敌,能在争权失败后,还想打亲情牌祈求重用的也就仗着有曹丕这么个哥哥了。

世说新语看着就好。

不是说他没有价值意义,而是说这本性质是小说,主要文学价值在于反应了那个时代的风气和各类名士风流,不是史料啊,野史都算不上。

另外刘义庆本人(你看看他姓什么)是一辈子活在他哥哥的阴影里,所以七步诗洗脑包我就原谅他了。

(别再黑曹丕私纳曹 *** 宫人了,这个也出自世说新语啊,两个当时都不在一个地方,根本赶不上时间)于禁那个就别吐槽了吧,他那是蜀吴轮着投降一遍啊。

他是个多情兼并寡情的人,恩加百宠,仇还千倍。

总的来说,他很有意思,有“公子气,文世气”,这点不仅表现在他随性的性格上,也体现在各种关于美食衣服铸剑的文章里。

某些小细节上也能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个人提起韩宣的时候,曹丕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子建(曹植)提到过的韩宣。

还有小他二十多岁的弟弟曹干,很小年纪曹老板和他娘都去世了,经常拉着三十几岁的曹丕的袖子叫阿翁(阿爹),曹丕对他说“我,汝兄尔。

”一边说一边哭。

(想到曹老板了)所以与其说他是多情还是寡情,不如说他只是忘不掉罢了。

对他坏的他忘不掉,对他好的更忘不掉。

借用同好评价他的一段,有粉丝滤镜注意。

“很爱哭。

很爱吃甜。

生气的时候记小本本,高兴的时候乱搂大臣,一不留神得意的尾巴就翘老高了,也不知道司马懿这种厚黑家看上他哪一点。

可是写的诗啊文啊都挺悲伤挺寥落,像面对着黑夜,一个人静静地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06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