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的作者是谁

夜雨寄北的作者是谁,第1张

夜雨寄北的作者是谁 《夜雨寄北》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你认为最绝望的诗是哪一首?我认为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你们呢?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其实对于诗词来说,很难选出最绝望的一首诗词,因为许多古诗词之中透露的都是凄凉沧桑的感觉,每一首诗词其中包含的意境也有不一样的悲欢离合,所以很难选出最绝望的一首。

比如《夜雨寄北》之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一首诗是诗人滞留巴蜀,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的状态下,写下的诗词,他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寄给在北方的妻子,倾诉了思乡的情怀,其中确实透露着各种悲伤与思念。

而在其他诗词中,也同样透露着悲凉和沧桑,每一首诗词都有着不一样的意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中的不一样的美。

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一首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炊烟的人家等等,这一切景象衬托的都是一种荒凉和绝望,这一首诗词虽然很短,只有28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种不一样的凄凉和动人。

其中的秋郊西照图,准确的表达了作者凄苦的心境,而且这首诗也被称之为秋思之祖。

又比如李白的那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要辞别西楚的黄鹤楼,在阳春三月的时候游离扬州,一叶孤舟远远消失于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扬州时,就托人带信,要和孟浩然约在江夏相会,当他们在黄鹤楼愉快重逢各诉思念之情之后,过了几天孟浩然又要乘船离开,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之后,李白伫立在江边。

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词。

没有什么情怀是淡然的,所有的诗词之中都充斥着不一样的伤感别离,更有着不一样的凄凉和沧桑。

而且在众多诗词之中,如果谈论绝望和悲凉,苏轼的诗词一定要提。

苏轼的众多诗词中透露的凄凉和悲苦更入人心,比如说《江城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如同《定风波》之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苏轼经历了自己的妻子离去,又经历了人生事业低谷,被贬他乡的时候,那一种心情可想而知,在那样心境之中表现出来的作品,更是让人神往。

苏轼的悲凉意境在《卜算子》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在元丰5年12月的时候,苏轼被贬于黄州,他借着月夜孤鸿这样一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孤高自诩,绝望世俗的心境。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残月挂在梧桐树上,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看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了,我有那飘渺高飞的孤雁身影。

惊起之时,猛然回首,抱着满腔怨情恨意,而无人理解,它拣尽高处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最后只停在那沙洲之上,孤冷而又凄寂。

苏轼的这一首词意境非常高,好似在人间烟火中,又好似好像脱离了世俗,有一种俗气,但是更多的却是高矿洒脱,绝缘离俗,而且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冷,也是悲凉意境的词作代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20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