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虫作文受到什么启发

螳螂捕虫作文受到什么启发,第1张

螳螂捕虫作文受到什么启发 用读《螳螂捕蝉》给我的启发写篇作文自然界中,螳螂交配后,母螳螂会把公螳螂吃掉,在交配之前,公螳螂知道交配会丧命吗?

雌性在求爱和交配的某个阶段杀死并吃掉它们的雄性伴侣的现象叫性食同类,螳螂是性食同类最著名的例子,在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中也很常见。

然而,自然界中,并不是所有公螳螂在交配后必然被母螳螂吃掉,2016年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螳螂性食同类发生在野外自然发生的概率是13%-28%。

对性食同类这种行为的发生原因有过无数种解释,但许多昆虫学家普遍认为性食同类是在资源匮乏和生殖之间做出的一种权衡——雌性对雄性的消耗作为亲代投资,增加了雌性的生殖产出,换句话说,公螳螂作为一种食物可能为母螳螂提供营养支持,会让雌性产生更多的后代,公螳螂也将受益于确保为母螳螂和他的后代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

这种机制在一项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在实验中,只有当雄性螳螂接触到长期饥饿的雌性螳螂时,才会出现同类相食的现象,没有一只随时都喂饱的雌性会吃掉它的任何配偶。

而且雄性的身体投入有助于后代的产生,增加其基因遗传到后代的概率,性食同类的母螳螂所产生的卵细胞数量会有所增加。

至于在交配之前,公螳螂是否知道交配可能会丧命这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是不知道的,只不过是受到本能的驱使,一项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研究发现,长期饥饿的母螳螂可能会合成更多的信息素,而母螳螂是利用信息素来吸引雄性的,这样长期饥饿下的母螳螂可以吸引更多的公螳螂,而公螳螂根本无法抗拒信息素的吸引,跟人一样,我们都是激素的奴隶。

为了将祖传的基因传递下去,公螳螂即便知道危险也还是会冒死与母螳螂交配。

实际上公螳螂没有复杂的思维,主要靠本能行事,受雌性螳螂信息素的影响就飞过来交配。

螳螂只有简单的神经中枢,不像人类有分化的脊髓和大脑神经元,脊椎动物发达的大脑产生了很强的思考能力,而且有一些更高级的情绪体验,会因为外界刺激通过肢体活动等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自主思考如何趋利避害,不是简单地靠本能行事,这样可以使脊椎动物面对外界威胁时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而螳螂的神经中枢简单,只有简单的神经团,记载了很多本能活动,只要外界刺激触发,不需要复杂的神经活动就能迅速激发本能的行为。

攻击行为就是螳螂的本能之一,它们在面对体型更大的物种时也敢于迅速亮出“镰刀”,对于同类也毫不留情,一旦威胁到自己的领地和食物,也是被攻击的对象。

受到螳螂的启发,我国传统武术中有螳螂拳,就是一种攻重于守的拳术,整体风格就是凶猛、迅速,模仿了螳螂攻击的特征。

在公螳螂接近雌性螳螂的时候,雌性螳螂的本能也是攻击,这样显然不利于生殖,因此螳螂在进化中也获得了应对的方式。

在交配的季节,雌性螳螂会释放信息素吸引周围的雄性螳螂,决出胜者后的雄性有了交配的机会,而据观察它们不会贸然地迅速地接近雌性,需要雌性的配合,生育的需求使得雌性螳螂的攻击行为一定程度上被限制,然而还不能掉以轻心,雄性螳螂在接近雌性的时候会先试探缓慢地接近,毕竟雌性螳螂的体型力量都比雄性大,一旦被攻击很容易就会被雌性搞死。

雄性从侧边、后边缓慢地接近雌性,避免刺激到雌性的攻击本能,占据有利位置后才开始和雌性交配。

螳螂的啃食同类的行为多发生于交配前后,被称为性食同类,因为交配期间产卵和后期的制造卵鞘,需要雌性进行,因此雌性会耗费比较多的体力,啃食同类则有助于帮助雌性恢复体力,能更好地进行繁殖。

但这类行为通常是因为雌性个体交配前后的饥饿,若随时保证雌性的食物攻击,它们并不会发生啃食同类的行为,事实上即便是野生的螳螂,啃食同类的情况也不到30%,绝大多数雄性交配后能够逃脱。

螳螂这类神经简单的物种也使得身体各部分能分开活动一会,因此有些雄性螳螂在交配的时候就被雌性从头开始啃,不过这并不影响雄性后半身的交配活动,可以依然保持着输出生殖细胞的能力,直到交配活动完成或者雄性被啃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23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