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非借不能读也,第1张

书非借不能读也 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

1、“书非借不能读”意思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

寓意是指,人总是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2、出自《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书非借不能读也!什么意思啊?古人书非借不能读也应该怎么理解,有没有道理?

我理解有两方面的意思:1.借来的书担心归还日期紧迫,必专心阅读研摩摘记,好内容精髓思想会铭记肺腑、效果显著。

2.自己的书反正在自己身边,随时可以读。

所以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反而束之高阁

其实,不仅仅是书、志业、情感、家人相处的时光、你生命的长度和深厚广度……世间种种,很多人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羡慕别人有自己无的方面,拥有的反而不珍惜。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所以才有说“一期一会”,有时候你喝的咖啡有可能是最后一杯咖啡,你见的人或许是最后一面。

由此,很多古人古诗也都劝世人——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书非借不能读也”出自袁枚的《黄生借书说》。

袁枚,清代诗人、诗论家,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书非借不能读也”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

可理解为: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

因为借来的书要着急还给主人,读来有迫感,更会认真尽心的阅读。

现在人可能不理解,网上买书很容易,为什么非得借书?这是有当时的历史缘由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两汉以前,读书人已开始相互借书。

但由于印刷术未发明,借书在当时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成语“凿壁偷光”就讲的是西汉的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非常贵重,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这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当时借书是件难事。

借书不易,且有还书期限。

所以,读书人就会抓紧时间赶紧认真读完。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能就会比较懈怠,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没事干了,随时都可以读,这样的书,往往会束之高阁了。

这句话如今应用过来,可以引申为:不给自己一些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容易养成一种“拖延”的习惯。

久而久之,人就容易懒惰下去,一事无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28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