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其什么成语

不什么其什么成语,第1张

不什么其什么成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对这句成语的理解是怎样的?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又在《论语·宪问》篇中重复出现,而且后面多加了一句——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这两句话原本是一句话,据推测应该是曾子来解释孔子的话的,但是意思局限了好多。

到了宋代朱熹那,将这两句话分成了两章。

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聊聊“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另一句作为补充理解。

位与政相对,可以理解为职位的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简单来说就是:不在那个职位上,不去 *** 心、不做那个职位上的政务。

这里我把“谋”理解为两种层次的,一种是想法上的“谋划”,一种是行动上的“谋求,实际干”。

第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瞎 *** 心”,第二种是不仅“瞎 *** 心”还具体做。

《孟子·离娄下》说:“位卑而言高,罪也。

”这句话大概就和“拿着白菜的工资, *** 着皇帝的心”一样。

黄侃说:“诫人各专己职,不得滥谋图他人之政也。

”其实古人类似的劝诫很多,比如越俎代庖的故事。

我们用倒推法来做一简单假设,孔子能被称为中国的圣人,不管这种称呼是否言过其实,不管是否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孔子作为了一个古代先贤,《论语》作为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在看待事物的内在逻辑,尤其是孔子所重视的“礼”方面,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也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不在其位”就是“名不正”,孔子是那样一个重“礼”的人,那样宣扬“礼”的人,他当然得以身作则。

简单而片面的说,什么是礼?礼就是该,应该。

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显然,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在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

整本《论语》讲了很多应该怎么做,也会偶尔说说不该做什么。

这是一种方法和策略。

那么,孔子告诉我们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最基础的就是“远耻辱也”,再甚就是孟子说的避“罪”,而最终的就是德,就是善,就是道,就是仁。

《论语》中,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也说:“君子思不出其位。

”孔子的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去谋划与那个职位相关的政务。

”曾子意思是:“君子思想考虑的,应该是他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这两句话耳熟能详,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阐明了儒家的处世态度,同时是指出了君子为政的基本态度。

一个人在相应的职位上,就要干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去谋划那些与本职位工作无关的事情,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

比如,你现在是一名中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你却浪费宝贵的时间,该上的课不上,该完成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每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是网购,幻想一夜暴富,到头来学业荒废,一事无成,这就是典型的“不在其位,谋其政”,或者说不务正业。

网络游戏并非不可以玩,但要适可而止,如果你对网络游戏开发有兴趣,想要研究它,那也未尝不可,但那是将来的事情,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这就叫“君子思不出其位”。

但有趣的是,长期以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却成了一些人工作上事不关己、明哲保身、不思进取的托词。

有些人身居重要岗位,遇到与自己工作职责关系不大的事情,却往往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来搪塞,害怕负责任,结果造成在单位内“一人一把号,各吹各得调”,给整体事业带来损失。

比如在一所学校,上有校长,中有中层干部,下有教师,校长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校;中层干部分工明确,有分管德育的,有分管教学的,还有分管后勤的;教师职责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好课,或做好班主任,他们当然都要“在其位,谋其政”,各自思考如何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但学校是一个大系统,学校的每项工作都事关“育人”的整体目标,如果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打架,被后勤主任碰上了,后勤主任该不该管?或者被一名班主任遇上了,而这名学生恰好不是本班的,这位班主任该不该管?可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现代社会中要把它放在一系统的、整体的框架中去理解。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和他人乃至社会的整体目标发生联系。

因此,个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多关心一些国家大事,甚至过问一些闲事,正如古人所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否则你就可能变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本回答来源于作者新浪博客,已关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28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