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第1张

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灭火的基本原理

1、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燃点之下,燃烧停止。

如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通过水来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使燃烧终止。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如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以及烟雾剂等来降低氧浓度,使燃烧不能持续。

3、隔离法:采取措施将可燃物与火焰、氧气隔离开来,使燃烧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

如用泡沫灭火剂灭火,通过产生的泡沫覆盖于燃烧体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把可燃物同火焰和空气隔离开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4、化学抑制法:采用化学措施抑制燃烧。

如用干粉灭火剂通过化学作用,破坏燃烧的链式反应,使燃烧终止。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

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大火。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

灭火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因此在说到灭火前,必须先了解下燃烧的基本条件。

燃烧的必要条件有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

相应的灭火的基本方法有:1、隔离灭火,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终止燃烧,扑灭火灾。

例如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表面,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2、窒息灭火,可燃物的燃烧,需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

在着火场所内,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来降低氧浓度,达到窒息灭火。

另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喷出的水滴吸热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

3、冷却灭火,可燃物要达到着火点,才会持续燃烧。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

4、化学抑制灭火,由于有焰燃烧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如果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停止。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

化学抑制法灭火,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扑灭初期火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39361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