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首

礼部首,第1张

礼部首 礼品的礼部首改成车字旁读什么?

轧,多音字。

轧yà:◎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场(cháng)。

~轹(a.碾,滚压:b.排挤倾轧)。

◎排挤:倾~(在一个组织中排挤不同派系的人)。

◎象声词,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响:机声~~。

轧zhá:◎用机器把钢坯压成一定形状的钢材:~钢。

轧gá:◎挤;拥挤。

◎结交:~朋友得小心。

◎观察;揣测:~苗头。

◎结算;核对:~账。

“礼”的偏旁部首是什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礼〞谁能说得清?何为礼?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

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

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

孔子问:“学礼了么?”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

”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

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有“礼”走遍天下: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近期,愈演愈烈的美国制裁华为事件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霸权主义终于扯下了它温情脉脉的遮羞布,在国家机器的强烈干预下,一场针对华为企业的所谓制裁正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我们古人说无礼不立。

美国这种行为就是无礼行为!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国家。

许多国家的历史都没有我国悠久,特别是美国,一个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国家,文化底蕴没有我国深厚,所以文化智慧没有我国高,他们为了本国的利益而去做一些伤害他国的利益的事情。

这样会激化国家之间的矛盾,从而不利于全人类的发展。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些智慧就包涵有儒家仁和礼的思想。

感谢邀请!有一句成语:知书答礼。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儒的思想,礼的事情自然就明了。

章太炎先生曾说:知天文、识旱涝,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

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周朝末期,一批皇族教师流落民间,并以教授经书为生。

他们中有的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落,皇族子弟的教师,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襄礼(司仪)。

这些人被称为“儒”。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

儒学并无确立神秘力量为文明核心并统御教徒的特点,相反,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文明核心为主体的思想。

孔子是儒学思想的奠基人、开创者,儒学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者。

周朝末年,礼崩乐坏,社会流离,各种思潮兴起,国家处在分裂的边缘。

孔子提出重建周礼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和礼乐观念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引导人民按一定的秩序来调整国家、家庭及个人的生活,社会安定,百姓安居。

孔子在礼乐方面最用功,礼乐也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之一。

礼乐文化以礼为主,以乐为辅,单提个礼字即可以代表礼乐。

所谓礼指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族从父系家长制时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包含了周人的习惯法和道德律。

周朝实际的是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

周公改革周礼并普遍推广,使得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刻。

王国维(公元1877到1927年)曾经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二曰庙数之制。

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 礼有两个重要原则,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

尊尊首先是尊君。

孔子主张“事君尽礼”(《八佾〔yi〕》),“事君,能致其身。

”(《学而》)按礼的规定侍奉君主,能为君主献身。

齐国陈恒杀君夺权,孔子主张派兵讨伐。

其实齐君的腐败无能,孔子并非不知道,但他认为君主再坏,臣子也不能推翻或杀掉他,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君主。

中国传统文化。

礼的另一重要原则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不过孔子强调的是子对父母的孝顺和弟对兄长的恭敬。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

”(同上)根据亲亲原则,家族利益至上,亲人犯了国法应该隐瞒而不是检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子路》)怎么能把隐瞒过错叫正直呢?因为它维护了家族的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062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下一篇 2022-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