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if怎么读

sumif怎么读,第1张

sumif怎么读 SUMIF函数怎么读

SUMIF的音标是:[sʌm'ɪf]。

SUMIF函数是Excel常用函数。

使用SUMIF函数可以对报表范围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值求和

Excel中sumif函数的用法是根据指定条件对若干单元格、区域或引用求和。

sumif函数语法是:SUMIF(range,criteria,sum_range)sumif函数的参数如下:第一个参数:Range为条件区域,用于条件判断的单元格区域。

第二个参数:Criteria是求和条件,由数字、逻辑表达式等组成的判定条件。

第三个参数:Sum_range 为实际求和区域,需要求和的单元格、区域或引用。

当省略第三个参数时,则条件区域就是实际求和区域。

下面举例讲一下SUMIF函数的用法:1、以成绩单表格为例,打开表格2、先求女生语文成绩总和3、在G2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S(C2:C8,B2:B8,"女")4、得到结果为262,与所有女生语文成绩之和相符5、再求语文和数学得分都大于等于90分的学生总分之和6、在G4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S(F2:F8,C2:C8,">=90",D2:D8,">=90")7、表格中语文和数学都大于等于90分的学生只有一个同学,他的总分就是247分,与公式求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Excel常用函数1、求各种类型单元格的个数:(1) 求真空单元格个数:=COUNTIF(数据区,"=");即求对一区域数据是否有为空的。

比如,这是一小组13位学生的其中成绩;要看这里面是否存在漏登记分数的个数:=COUNTIF($C$2:$C$14,"=")代表在都登记到了,没有空的单元格!=COUNTIF($D$2:$D$14,"=")代表在这语文中有学生是为空的,有两个孔单元格!(2) 非真空单元格个数: =COUNTIF(数据区,"<>") 相当于counta()函数;即判定某一区域数据是否存在空单元格。

=COUNTIF($C$2:$C$14,"<>")代表在C列数学这区域中没有空白单元格;=COUNTIF($D$2:$D$14,"<>")代表在D列语文这区域中有空白单元格;根据计算结果有两个单元格;二、求大于或小于某个值的单元格个数:(1) 大于50的个数用:=COUNTIF(数据区,">50")=COUNTIF($D$2:$D$14,">50")最终的结果是11;证明有11个学生的分数大于50;(2) 等于50=COUNTIF(数据区,50)=COUNTIF($D$2:$D$14,"50")最终的结果是1;证明有1个学生的分数是等于50;(3) 大于或等于50 =COUNTIF(数据区,">=50")=COUNTIF($D$2:$D$14,">=50")最终的结果是12;证明有12个学生的分数是大于等于50;三、常用计数或判定重复功能的使用 =countif(数据类,某一单元格)(1)计算功能=COUNTIF(B:B,I2),这个公式呢是代表的意思是:在本次考试中,男生组有7人,女生组有6人参加了考试。

(2)判定重复次数的功能=COUNTIF(D:D,D2)代表在这一些数据中,77和64都是出现两次的。

(3)判定重复数据是第几次出现的(进行绝对的引用,用$引用符号)=COUNTIF(D$2:D2,D2)这个公式产生的结果和料就很多啦!A.上面我们用=COUNTIF(D:D,D2)知道了在这一列中77和64都是出现两次的。

然后我们用=COUNTIF(D$2:D2,D2)来判定几次重复出现,这里面的2就代表64和77第二次出现;也代表这数据是重复的;(ps:1代表这个单元格有数据;0代表这个单元格是为空的)四、当然还有衍伸的一些常用的功能,如:等于或包含某N个特定字符的单元格个数(1) 两个字符 =COUNTIF(数据区,"??")(2) 两个字符并且第2个是B=COUNTIF(数据区,"?B")(3) 包含B =COUNTIF(数据区,"*B*")(4) 第2个字符是B =COUNTIF(数据区,"?B*")(5) 等于“你好”=COUNTIF(数据区,"你好")(6) 包含D3单元格的内容 =COUNTIF(数据区,"*"&D3&"*")(7) 第2字是D3单元格的内容 =COUNTIF(数据区,"?"&D3&"*")五、最后我推荐另外一个函数公式countifs,大家知道他的用法吗?其基本书写格式是:=countifs(criteria_range1,criteria1,criteria_range2,criteria2,…)=countifs(数据列1,条件参数1,数据列2,条件参数2,·····……)功能展示:=COUNTIFS(B:B,I2,C:C,J2)来判定各班级男生女生组的人数。

sumif怎么读用汉字表达?SUMIF函数怎样使用?

SUMIF函数的十种用法1-3种用法示例数据:第一种用法:单字段单条件求和题目1:统计鞋子的总销量 公式“=SUMIF(B2:B15,"鞋子C2:C15)”。

题目2:统计销量大于1000的销量和 公式“=SUMIF(C2:C15,">1000")”,其中第三个参数缺省,则直接对C2:C15区域中符合条件的数值求和。

第二种用法:单字段多条件求和题目3:统计衣服、鞋子、裤子产品的总销量 公式“=SUM(SUMIF(B2:B15,{"衣服"鞋子"裤子"},C2:C15))”,多个条件以数组的方式写出。

第三种用法:单字段模糊条件求和题目4:统计鞋类产品的总销量 公式“=SUMIF(B2:B15,"鞋*C2:C15)”,其中,星号 (*)是通配符,在条件参数中使用可以匹配任意一串字符。

第四种用法:单字段数值条件求和题目5:统计销量前三位的总和 公式“=SUMIF(C2:C15,">"&LARGE(C2:C15,4),C2:C15)”。

其中,">"&LARGE(C2:C15,4)是指大于第四名的前三名的数值。

5-7种用法示例数据:第五种用法:非空条件求和题目6:统计种类非空的销量和 公式“=SUMIF(B2:B15,"*C2:C15)”,星号 (*)通配符匹配任意一串字符。

题目7:统计日期非空的销量和 公式“SUMIF(A2:A15,"<>C2:C15)”,注意日期非空值的“<>”表示方法。

第六种用法:排除错误值求和题目8:统计库存一列中非错误值的数量总和 公式“=SUMIF(D2:D15,"<9e307")”。

9E307,也可写做9E+307,是Excel里的科学计数法,是Excel能接受的最大值,在excel中经常用9E+307代表最大数,是约定俗成的用法。

第七种用法:根据日期区间求和题目9:求2017年3月20日到2017年3月25日的总销量 公式“=SUM(SUMIF(A2:A15,{">=2017/3/20">2017/3/25"},C2:C15)*{1,-1})”。

其中,SUMIF(A2:A15,{">=2017/3/20">2017/3/25"},C2:C15),结果是两个数:一个是2017/3/20/以后的非空日期销量和(权且用A代表这个数),另一个是2017/3/25/以后的非空日期销量和(权且用B代表这个数)。

“=SUM(SUMIF(A2:A15,{">=2017/3/20">2017/3/25"},C2:C15)*{1,-1})”,可以解释为“=SUM({A,B}*{1,-1})”,即A*1+B*(-1),即是A-B,即是“2017/3/20/以后的非空日期销量和-2017/3/25/以后的非空日期销量和”,即是最终所求2017年3月20日到2017年3月25日的总销量。

第八种用法:隔列求和题目10:统计每种产品三个仓库的总销量,填入H与I列相应的位置在H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B$2:$G$2,H$2,$B3:$G3)”。

因为公式要从产品1填充到产品14,在填充过程中,B2:G2区域不能变化,所以要绝对引用,写作“$B$2:$G$2”;公式要从H2填充到I2,所计算的条件是从“销量”自动变为“库存”,所以列H不能引用,而从产品1填充到产品14,所计算的条件都是第二行的“销量”和“库存”,所以第“2”行要引用,所以,公式的条件参数写为“H$2”;公式要从产品1填充到产品14,求和区域是B列到G列的数值,而数值所在行要自动从第3行填充到第14行,所以求和区域写作“$B3:$G3”。

第九种用法:查找引用题目11:依据上图数据,查找产品4、产品12、产品8的三个仓库的销量与库存 在L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A$3:$A$16,$K3,B$3:B$16)”,向右和向下填充。

公式向右向下填充过程中注意产品种类区域A3到A16不变,需要绝对引用,写作“$A$3:$A$16”;条件是K列三种产品,所以需要相对引用,写作“$K3”;查找引用的数据区域是B列到G列,每向右填充一列,列数需要向右一列,而行数永远是第3行到第16行,所以写作“B$3:B$16”。

第十种用法:多列区域查找引用题目12:下图中,根据左图数据,查找右图产品的库存 在B29单元格,输入公式“=SUMIF($B$22:$D$25,A29,$A$22:$C$25)”,注意条件区域与数据区域的绝对引用。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477781270351839757, "media_id": 1579335960823821, "vname": "u89c6u9891uff1au7b2cu5341u8bb2.wmv "vid": "d19e0bae18ff4d5698ccbd3483e026ed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42077751.0},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960, "file_size": 55695772.0},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37018317.0}}, "src_thumb_uri": "3f95000a5acd28befe23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3f95000a5acd28befe23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f930010aea8cd03e6bb "thumb_width": 480}], "thumb_width": 480, "duration": 3222, "hash_id": 13553880631358844560, "vu": "d19e0bae18ff4d5698ccbd3483e026ed "item_id": 6477781270351839757, "user_id": 6278328253, "thumb_url": "3f95000a5acd28befe23 "md5": "4da0c84788577a74ca3448627146b726 "neardup_id": 8741654385094075810} --}SUMIF函数全解析(最全面的解读SUMTIF)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090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