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打仗

什么时候打仗,第1张

什么时候打仗 炎黄二帝是什么时候打仗的?和尧舜禹间隔了多少年?

你到史前文明转一遭不就知道了么!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守护华夏儿女们共同的精神家园——黄帝陵!

【中国人的上帝就是炎黄二帝】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科研成果,严禁抄袭剽窃违者必究。

神农炎帝出生在陕西宝鸡姜水,父亲是少典国连山氏酋长,母亲曰:“任姒”、名:女登,宝鸡有峤氏女。

神农炎帝姜姓、名轨,又曰:石年。

轩辕黄帝出生于甘肃天水清水县姬水,父亲是少典国有熊氏酋长,母亲曰:附宝,天水有峤氏女。

轩辕黄帝姬姓,名鸿,号曰轩辕。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这段话有点问题,少典是个国号,连山氏和有熊氏,是少典国的两个部落,连山氏在山西历山、有熊氏在河南新郑。

有峤氏又分成陕西宝鸡姜水的有峤氏,和甘肃天水姬水(清水县)的有峤氏,他们可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是并不在同一个地方。

有些人根据这段话,就误以为炎帝、黄帝是兄弟,其实炎帝比黄帝的岁数大50多岁,差不多是三代人。

有什么依据呢?先秦《水经》记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今城南有谷与溪焉。

”《汉书•人名表》记载:“有峤氏以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

”三种不同的古代典籍,明确地说黄帝出生在甘肃天水,这就不是孤证了,而是明确的铁证。

那么人们一定很奇怪,炎帝、黄帝为什么出生在各自母亲的氏族部落里,因为那个时代实行的是走婚制,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去结婚,等生孩子长到六、七岁的时候,母亲才正式的到男方家去居住。

司马迁说,黄帝姓公孙,是司马迁不求甚解。

有熊氏只是一个狩猎的小部落,部落酋长连伯爵都不是,没有公爵公孙是怎么来的?第91代部落联盟天下共主无怀氏驾崩之后,神农炎帝被推举为天下共主,神农炎帝早期是被称为“人皇”。

神农炎帝早期部落联盟几近解体,神农炎帝建立了城邦制的国家形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形式“大象朝”。

老子曾经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地皇神农的功德无量,他创新改造了很多种农业工具,建立了自由贸易的市场,改变了“物物交换”的模式,货币也就随之诞生了。

神农本来是“人皇”就是天下共主,但是神农建立了国家,发起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场“货币战争”,他就成为了“帝”天子。

自由市场贸易催生了货币,金银是天然的货币,但是金银稀少且贵重,适合在大宗贸易中使用。

在小量小额普通贸易中,必须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就是交换所需的货币。

斧头是一种常见的使用工具,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斧头的耐用性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石斧和铜斧就是最早的货币的主币(元),海贝就是货币的辅币(角分)。

当斧头成为货币的时候,山东境内的“斧遂氏”的产品“斧头”,就升格成为货币了,“斧遂氏”部落就成为“大象朝”的造币厂之一。

“斧遂氏”违抗神农炎帝的命令,开始对斧头(石斧、铜斧)囤积居奇,神农炎帝对“斧遂氏”发动了战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战争。

神农炎帝夺回了货币的发行权,稳定了“大象王朝”的货币和市场,神农炎帝就正式的被称为“炎帝”,皇道缺而帝者兴,帝者乃上天之子也。

神农炎帝晚年,很少对诸侯进行征伐,诸侯“夙沙氏”反叛炎帝,炎帝不征“夙沙氏”,“夙沙氏”之民反攻“夙沙氏”酋长,活捉夙沙氏酋长,扭送炎帝而治罪。

但是,炎帝不攻“夙沙氏”事件,肯定是个“个例”,天下诸侯反叛之事就逐渐增多,而炎帝不能征伐而平叛。

炎帝晚年,轩辕黄帝教母族有峤氏东迁,融合父族有熊氏而实力大增,轩辕黄帝替代神农炎帝而征伐反叛之诸侯。

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的误会则加深,神农炎帝年届八十,也该到选举帝位继承人之时,双方经过多次协商,确定轩辕黄帝为帝位继承人,炎帝以有邰氏姜姓之女婚配轩辕黄帝。

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的继位契约,未能得到天下部分诸侯的同意,南方蚩尤认为炎帝应该推选蚩尤为继承人,继而在南方(长江流域)造反,受到各方压力的炎帝不得不对黄帝“悔婚”,双方因此而发生了战争。

公元前2701年,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在阪泉(山东济南附近)发生战争,轩辕黄帝三战而胜(又说九战、言其多也),天下认可了轩辕黄帝为“帝位”继承人,行“摄政”之职。

冷清先生考证,炎帝和黄帝之间的“阪泉”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701年,这次战争的目的是确定帝位继承人,并非是篡夺“帝位”,所以这次战争最后双方得以和解。

南方蚩尤丧失帝位继承人后,率领九黎八十一部北上争帝,先期攻占涿鹿(彭城今徐州),继而攻占炎帝都城空桑(山东曲阜),驱赶炎帝、黄帝到河北境内。

公元前2697年,80多岁的炎帝正式“禅位”于黄帝,炎黄二帝号令天下诸侯勤王,一败蚩尤于冀州(河北),二败蚩尤于空桑(山东曲阜),三败蚩尤于涿鹿(彭城),黄帝战将应龙杀蚩尤于涿鹿南,奉其首而号令天下。

炎黄二帝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早的上帝,在《诗经》和《尚书》中,都有关于“上帝”的记载表述。

尤其是《诗经》的创作时间长达1000多年,《诗经》最早的诗篇创作于4000年前,最晚的诗篇创作于2700年前,时间跨度达到1500年左右。

《诗经》中有166个“天”字,共有43个“帝”字,其中“上帝”有24处。

《诗经》中的“天”除个别地方指父母外,主要是指“宇宙苍穹”,而这个“宇宙苍穹”是神性化的,中国古人认为“天”既“宇宙苍穹”是万物的主宰。

神农炎帝之前,十五个部落联盟政体的91个天下共主,都被称为“皇”,皇是地上生灵的主宰。

当神农炎帝从“人皇”升格为“炎帝”时,“帝”就具有了天子的含义,“帝”脱离“皇”的体系,和上天宇宙挂上了钩,炎帝、黄帝驾崩升天后,更被升格为“上帝”,就是“天上的炎黄二帝”。

《诗经》中的帝,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黄帝”,个别情况也有指“炎帝”。

《诗经》中的上帝,基本上是指“炎黄二帝”,意思就是“天上的炎黄二帝”。

《诗经》中关于“帝”和“上帝”的篇章,均早于印度的《犁俱吠陀》、埃及的《亡灵书》、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西方的《旧约》。

冷清不敢说全世界的“上帝”一词,起源于中国,最起码在40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上帝”一词,而“上帝”就是炎黄二帝。

《诗经•生民》创作于4000年前,由于原诗很长不缀原文。

《生民》是讲“夏人”中的“周人”起源的诗词,夏周同源。

“履帝武敏”中的“帝”是指“黄帝”,明确的指明周人是“黄帝”的后裔。

姜嫄生子则“上帝不宁”,此处的“上帝”是指“炎帝”。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此处的“上帝”,明确的是指“黄帝”,祭祀上帝开始于后稷,就是周人的祖先。

那么,炎黄二帝和尧、舜、禹之间相隔了多少年呢?根据冷清考证,帝尧即位于公元前2252年,和炎黄二帝相差500年左右。

帝舜即位于公元前2154年,和炎黄二帝相差600年左右。

帝禹即位于公元前2115年,和炎黄二帝相差650年左右。

重申,炎黄之战年代、尧舜禹的即位年代,完全是冷清先生考证推算,如有擅自使用此年代成果者,而又不注明是转载或来源于冷清先生著作者,一经发现必然斥诸法律。

冷清先生专著《华夏源考•三皇五帝纪》,正在酝酿出版,如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公众号,本文的解释权归作者:冷清先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00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