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顺序有哪些

说明顺序有哪些,第1张

说明顺序有哪些 说明顺序有哪些考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一谈到说明顺序,穆老师就有好多话想说,时间关系,咱就挑个重点地来说。

每当穆老师问学生说明顺序有哪些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回答“顺叙、插叙和倒叙”,这就说明大家对说明顺序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

说明顺序作为说明文的重要考点之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学生们一定要掌握。

接下来,穆老师就给大家做详细地分析。

一【说明顺序有哪些?】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可以用一种说明顺序,也可以多种兼用。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说明顺序不等于记叙顺序,请大家务必记住!记叙顺序一般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注意序与叙不要写错)(1)时间顺序(时间先后)a.历史顺序;b.年代顺序;c.四季顺序;d.早晚顺序;e.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空间存在形式相对静止事物)a.从外到内;b.从低到高;c.从上到下;d.从左到右;e.从总体到部分;f.从南到北;g.从前往后;h.从远到近(3)逻辑顺序(事物内部联系认识事物过程)a.先总后分;b.由主到次;c.有表入里;d.由繁到简;e.由因及果;f.由现象到本质;g.从特殊到一般;h.由特点到用途;i.由性能到功用;j.从概括到具体。

注意关联词:因为······所以······,不仅······而且······,虽然······但是······,首先···其次···最后······二【说明顺序题型及答题要点】题型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1、根据说明文类型做出判断2、根据语言标志题型二:段落顺序能否调换?考虑“逻辑关系、铺垫、照应、对比”等因素题型三:说明顺序的作用1、使说明更有条理2、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1、理解并掌握说明文三大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

2、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

3、看标志性词语。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语段,经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空间方位的词语,而逻辑顺序的语段经常会有“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标志词。

4、概括每段内容要点,划分全文段落层次,归纳每个段落层次的大意,依次衔接大意,理清说明顺序。

三【试题例举】老规矩,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相关试题,如下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希望穆老师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总的来说,说明文常见考点有以下五点:1.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③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2.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3.两种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平实说明:语言准确、科学、简明 生动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4.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准确平实5.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具体来说,说明文解题有以下技巧1.概括主要内容。

(加标题)①注意题目是否揭示了主要内容。

②注意开头或结尾是否揭示了主要内容。

③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就分段,概括段意,将各段段意进行整合。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说明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说明…………的 *** 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如[2008年].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风能将成就江苏沿海成为“海上三峡”(或“江苏沿海风能利用前景诱人)2.下定义。

例:黑匣子是 。

第一步:明确对象所属(性质)。

黑匣子是 信息存储器。

第二步:明确对象的特征。

黑匣子是(记录飞行主要参数的)信息存储器。

3.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形式:此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 ) 地说明了某事物的某特征(由表及里,答道本段中心或文章中心)。

(特征结合此句前后句或此段开头、结尾来判断)说明方法的效果。

*打比方: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 *作比较:把 与 比较,突出说明 *列数据:列 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 *举例子:举 例子,通俗易懂、具体地说明 分类别:将 分成 类,层次分明地说明 作诠释:更清晰地说明 下定义:从本质上更深入地了解了 引用: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地说明了 配图表:直观地说明了 例:如果把文中的语句改为“甲型H1N1病毒的死亡率很低”好不好?答:不好。

因为原句运用了列数据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了甲型H1N1病毒所带来的危险远比禽流感病毒给人的危险要小,从而说明了甲型H1N1病毒并不那么可怕,人们不必过分惊慌,比改文生动、具体、准确。

★4.体会词语的准确性(表达效果)。

第一类:体会文中某一节中的加点词的准确性。

答:①解词(意思、范围、时间、程度等) ②此词准确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个特征(由表及里,答到本段中心或文章中心)③用在这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

”答:“一般”指“通常情况”,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通常情况下存在种属特异性,只感染猪,不排除在非常情况下还感染其他动物。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类:能否将“ ”换成“ ”?(或能否将“ ”删去?)答:①不能。

②解词(意思、范围、时间、程度等) ③此词准确说明了某事物的某个特征④换成“ ”(或删去“ ”)就不符合客观实际(显得主观武断,使说明不全面、不科学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例:“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上四五个月”中的“一般地”能否去掉?为什么?答:不可以。

“一般地说”是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表明海参通常情况下要睡四五个月,不排除特殊情况。

若删去,则显得主观武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方法: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或词语准确性的角度进行阐述。

如:[2008年]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①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答:“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

②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答:“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目的、方法、作用等)。

答案要点在文中,看分答题,力求全面。

例如[2010年]:阅读全文回答:人类改造火星的目的和方法是什么?(4分)答:目的:将火星凛冽寒冷、空气稀薄的地表转化为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把火星变成地球环境)。

方法:将火星的气候变暖,然后撒下孕育生命的种子。

[2008年]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请分条陈述。

(4分)答:①较之于其他新能源的开发,风能的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②较之于油、气、煤,风能的蕴藏量大;③较之于水电,投资少,而且开发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④较之于火电,没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

如[2008年]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4分)答:因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一旦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

7.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①理清层次 ②精心提炼 ③分条列举(看分答题,力求全面)如[2009年]: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答对其中两点即可,4分)答:① 过滤有害物质,让空气清新;②为附近居民和动物遮挡炽热的阳光;③降温,使空气凉爽。

8.举例、公益广告、标语等注意联系文章内容,要有针对性。

★9.说明文语言:①准确生动。

(拟人、比喻、一系列生动的动词等) ②准确平实。

例1:阅读法布尔的文章,我们会发现法布尔的语言很有特点,试以第⑥段为例说明法布尔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答:法布尔的语言十分生动,富有情趣。

如第⑥段中“克鲁蜀蜘蛛似乎也知道这美妙的一刻,并且比我们更会享受这一刻的到来”,赋予克鲁蜀蜘蛛以人的情感,从而使说明显得十分生动。

例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加以说明。

答:本文语言准确生动。

准确:“这种极短距离的移动,只能由极低的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引起”中的“几乎”是“十分接近”的意思,在文中表明声音接近于听不见,但也不是完全听不见,十分准确地说明了毛细胞的极度敏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如本文开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毛细胞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毛细胞在不同的音乐情况下的不同反映,语言生动。

例3:拿《辞海》或字典里对某个事物的介绍与推荐的文章相比较,问有什么不同?答:内容+语言特点10.说明文标题内容上的特征:①揭示说明对象,如《松鼠》; ②揭示说明对象及特征,如《巍巍中山陵》;③揭示说明的中心,如《向沙漠进军》; ④暗示说明顺序,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⑤暗示感情基调,如《国宝——大熊猫》;⑥点明文章中心思想,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例:本文以“揭开甲型H1N1流感神秘的面纱”为题有何作用?①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②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兴趣。

11.说明文开头记述事件、引用故事、谜语的作用:①叙述 内容,暗点说明对象或特征(说明中心内容); ②引出下文对 的具体说明;③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说明文中间插入故事或传说的作用:①叙述 内容,突出说明对象的某特征(引出下文对 的具体说明);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③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选文第④段引用了娇贵的公主的童话,有什么作用?答:引用娇贵的公主垫褥底下有一片折皱的玫瑰花的叶子,她也会睡得很不舒服的童话,突出了克鲁蜀蜘蛛宫殿的富丽堂皇以及它的会享受的特点,使说明生动且富有情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3.概括对象的特点:注意点:既要概括又要到位。

要全面不能遗漏。

例:文章介绍了白颊猿哪几方面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①活动范围:常年在树上;②食性:喜吃植物性果实;③叫声嘹亮;④分布范围狭窄,数量极少。

14.请依据文中内容,谈对某一做法的看法。

方法:观点+理由(文中找)如[2010]年:看法近年来,人类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然而对改造火星计划的可行性,还存在着争议。

你认为改造火星的计划是否可行?请依据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答:①可行。

因为有证据表明,火星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和水,具备改造成地球环境的条件;此外,人类已经知道让行星变暖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②不可行。

因为关于火星上存在二氧化碳和水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可能,再有,实现计划的时间尚待商榷,在月球或小行星上尝试的结果不得而知,需要多少费用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2009年]: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

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观点1分,理由3分,共4分)示例一:我认为应该兴建“城市空中森林”,因为它不会像在地面上种树那样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示例二:我认为应该在地面上多种树,因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既需要成本,又耗费能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11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