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英文

冥王星英文,第1张

冥王星英文 金木水火土星的中英文名字是否巧合?

感谢和大家分享。

现在对中国古天文学研究有建树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大致的一些脉络分享给大家,作抛砖引玉。

五大行星取名为金木水火土星,并不是它们最早的名称。

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天象的记录,但尚未以“五行”命名。

这种按“五行说”命名的方法,当是“五行说”盛行以后的事。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了“五行”相关的思想,西周时正式形成了五行学说。

古代智者仰天伏地,随着五行学说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成熟的系统。

西汉时期的很多文献开始明确的将五大行星与五行的对应关系确立下来。

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首次直接称金木水火土星。

从《史记·天官书》的内容来看,并非特意要重新命名五大行星,而是新旧名称在被共用。

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凭借新的天文发现与仪器的发明使用,在视觉感官上给大众带来冲击,从而不少传教士开始进入官家的天文台。

特别是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中华文化被大量阉割,加之西方文化的外来入侵,直至被全盘西化。

之后,五星的五行命名才正式的被广泛的流通,而我们自己流传千年的五星传统叫法,从国家官方到学者百姓所摒弃。

自五大行星被以“五行”命名,不仅是名称的“五行化”。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包含的是中国古人对世界运行的参悟,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体现。

阴阳五行是自然中处处存在的真理,五行说更是渗透到了社会思想的许多领域。

因此,五大行星也就和五方、五帝、五色、五音、季节时令,甚至干支发生了某种联系。

《淮南子.天文训》:“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徽,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吴,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五星各自的运行可以通过某种场力作用来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等,于是通过五星来占卜的,叫“五星占”。

如金星主兵主刑杀,水星主水主刑,土星主土主德,木星主收成,火星主旱灾饥疾等。

中国古代五星的由来金星——启明星、长庚星、太白金星清晨出现东方时称为“启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为“长庚星”,《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因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现时,《开元占经》载“大而能白,故曰太白”,又叫“太白金星”。

木星——岁星、太岁古人通过观测,它十二年绕太阳运行一周,对应了天干纪年法中的一个纪轮,因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岁星”。

岁星纪年,是东周至汉朝使用的纪元方法,也叫“太岁星”。

水星——辰星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由于它离太阳最近,从地球上(中原地区)看它与太阳最大角距不超过28°,由于古代称30°为一辰,故而得名“辰星”。

火星——荧惑运行到南方朱雀之位时,颜色呈赤色,我国正是盛夏之时,南方在五行中对应火。

在古代被称为“荧惑”,据说位属南方火神炎帝治下,有神为荧惑。

土星——镇星在古人观测中发现,这颗星移动运转速度很慢,二十八年循环一次,回到原位置。

结合星空划分,其每一年都会坐镇一个很小的星团,因此在古代这颗星也称为“镇星”。

根据此,古人划分为二十八星宿。

西方行星命名的由来西方对五大行星的命名,来源于古希腊人的命名。

西方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文化寻根强行联系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上,因此天文学、生物学等等,很多术语都是沿用过来的。

而罗马神话基本直接照抄希腊神话,古希腊的命名基本都借鉴了古巴比伦的命名。

所以你细品,就是那个味儿。

金星——VenusVenus是爱神,最闪亮的女神,所以把她的名字给了金星。

木星——JupiterJupiter的希腊名字是宙斯(Zeus),据说因为木星最大,所以把宙斯的名字给了木星。

水星——MercuryMercury是商业之神,希腊名是赫尔墨斯(Hermes),他有个技能就是跑得飞快,由于水星运行速度快,所以把他的名字给了水星。

火星——MarsMars是战神,March就是Mars之月。

战争的颜色就是红色,又是战火又是血的。

所以把他的名字给了火星。

土星——SaturnSaturn是农神,Jupiter他爹。

据说Saturn被打败后,跑去做了农神。

土星转到侧面的时候,行星环就看不见了,就好像Saturn把自己儿子吞了一样。

另外土星的行星环形状像镰刀。

所以把Saturn的名字给了土星。

这个题目让人好困惑:金木水火土星的中英文名字有巧合?有吗?是怎样的巧合?题主还说千万别说这金木水火土星的名字是近现代跟西方学的,因为我国古籍里就把五行跟五星结合了。

对呀!所以金木水火土星的名字跟将这五颗星的西方名字毫无关系呀,又何来“近现代跟西方学”的说法?1.金木水火土是我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表示万物相生相克的关系,也被运用在太阳系五颗行星的命名中。

这样的名字,古已有之。

国人或多或少都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五行学说,现在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就已经有“金木水火土”的内容了。

古人用这五种物质的存在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变化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态和关系,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堪舆、命理、占卜等方面,也包括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

实际上,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天王星和海王星是不能用肉眼看见的。

除了我们自身所在的地球,我们能看见的也就只有五颗行星。

它们就是题目说的金星、木星、水星、土星、火星。

在古代,它们另有其他名字,太白星、岁星、辰星、荧惑星、镇星,等等。

金木水火土的名字确实是近现代才开始广泛使用的,但并不是跟西方学的,因为如题主所言,这些名字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而且金木水火土星的名字也早在古籍出现,就是题主指出的成书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

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

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这段文字大概说明了古人对“五星”的定义:东方是木星,太昊的地盘,对应的神为岁星;南方是火星,炎帝的地盘,对应的神为荧惑;中央是土星,皇帝的地盘,对应的神为镇星;西方为金星,少昊的地盘,对应的神为太白;北方为水星,颛顼的地盘。

对应的神为辰星。

古人给五颗星分配了方位,并分别配置给上古神话中的天帝大神们统治,很能说明古代天文学和占星学很多时候是混为一体的。

但关键在于,金木水火土的名称在这时候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实际应用时更多地用“其神”来命名,称为太白星、岁星、辰星、荧惑星、镇星之类。

2.金木水火土星在古代另有更加通行的名字,这些名字和现代的西方名字毫无关联。

如前所述,金木水火土这五颗星的名字,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

但在近现代以前,真正使用较多的是其他名字。

很显然太白星、岁星、辰星、荧惑星、镇星这些名字,充满浓郁的中国风,和西方的名字是毫无关联的。

探究这些名称的意义,还能看出这些名称比起占星相术意味浓厚的“金木水火土”来,更能体现古人观星的科学性:金星:也称太白星,对,就是神话里的那位白胡子“太白金星”。

因为它很亮,白亮白亮的,早晨或傍晚在天空很容易见到,所以又叫启明星或长庚星。

木星:太阳系里最大的一颗行星,大约每12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也就是每年都会在天空中沿黄道面产生大约十二分之一的位置变化,古人就把每年木星运行所至的方向定为太岁方向,把木星称为岁星。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容易被太阳的光辉遮盖,只有在黎明或黄昏阳光比较柔和的时候才能看到,所以叫辰星。

也有一种说法,辰是古代的度量单位,水星一般在太阳两侧摆动,距离不超过一辰,所以叫辰星。

火星:太阳系中和地球相似度最高的一颗行星。

火星地貌和地球上的荒漠很相似,经常会有遮天蔽日的沙尘暴。

这大概就是古人观测火星时,总觉得这颗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的原因,而这也是“荧惑星”这个名称的由来。

土星:公转周期大约是28年,也就是跟木星一样,每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定的位置,28年一循环。

而古人为了方便观测行星的移动,沿黄道面给全天设置了28个星空区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二十八星宿。

土星每年都会移动到一个星宿的位置,看起来就像在各星系之间每年巡回视察,所以叫镇星或填星,就理解为坐镇或者填充吧。

(土星以其美丽的土星环著称)3.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神为这五颗行星命名,无论是名字的来源和含义,都和这五颗星的中文名完全不同。

说完金木水火土星的古代中文名,再来看看这五颗星的西方名称,很明显很看出二者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相同或相似。

金星:西方称为Venus,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

为啥叫这名字我也不知道,大概是亮晶晶的金星在天空中分外迷人吧。

木星:西方称为Jupiter,也就是罗马神话至高无上的主神朱庇特——对应的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是大家更熟悉的“宙斯”。

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个头堪比恒星的一颗行星,木星拥有这个霸气的名字也是理所当然。

水星:西方称为Mercury,也就是行走如风的信使之神墨丘利。

起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水星是太阳系里跑得最快的一颗行星的缘故。

水星大概每秒能跑48公里,大概88天就能绕太阳一周,如果以这样的速度绕地球转,大约15分钟就能转一圈。

所以,就用行走如风的墨丘利给它命名了。

火星:西方称为Mars,也就是战神玛尔斯——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是阿瑞斯。

大概是因为火星经常呈现为暗红色,西方人视为铁血象征,就用战神名字称呼它了。

土星:西方称为Saturn,也就是朱庇特的父亲,第二代神王萨图恩。

为啥叫这名字我也不知道,但是土星是太阳系中个头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而且各方面形态也和木星比较相似,所以就赋予它比木星稍逊一筹的同族谱名字吧。

(太阳系各大行星个头对比)一个是中国的五行符号,一个是古罗马的神祇,太阳系这五颗行星的中西方名称,确实都是各自独立的,称不上谁抄谁。

4.这五颗行星的中西方名字中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自成体系,都能结合五星的各自特点,从各自的文化传统中吸取命名灵感。

如果要说学习,大概近现代五星的名字就是借鉴了西方这种系统意识吧。

综上所述,这五颗星的名字在中西方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不过,古代中国更常用的是太白、岁星、荧惑星这一类名称,只是单纯强调了每颗星的特点,没有综合起来成系统的感觉。

而现在使用的金木水火土星呢,就有这种系统感了。

虽说这名称也是古人传下来,不是今人发明的,但至少这种思路就和西方那种成体系的思路比较接近了。

所以,现在五颗星的名称,中文是用成体系的五行学说,西方是用成体系的古罗马神话传说。

可以看成是“成体系”这个统一标准下的各自发挥。

如果一定要说五星中文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大概就是借鉴了这种系统思路吧。

(二十八星宿)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

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18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