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葵持作羹

采葵持作羹,第1张

采葵持作羹 乐府诗《十五从军行》里有句“采葵持作羹”,这句和前后句的韵脚都押不上,怎么理解?

问题:乐府诗《十五从军行》里有句“采葵持作羹”,这句和前后句的韵脚都押不上,怎么理解?前言采葵持作羹出自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又名《紫骝马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双数句押韵,但奇怪的是,其中第6句韵脚为:羹,不押韵。

这是什么原因呢?古人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一、诗有无韵之句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音韵学家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在《日知录》中,提到了这种现象,并且说,并非只有这首诗有这种现象:诗以义为主,音从之。

必尽一韵,无可用之字,然後旁通他韵,又不得于他韵,则宁无韵。

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

顾炎武的意思是,诗以意为先,音律仅仅起到辅助的次要作用。

押韵的时候,如果没有可用的字,就用邻韵来押韵,如果还没有合适的字,干脆就不押韵了。

假如意义上妥当,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字来押韵,那么不押韵也行。

二、采葵持作羹为什么不押韵顾炎武还举了几个例子,首先说:汉以上往往有之。

汉朝之前常见,例如《十五从军征》是汉乐府诗,就是这种情况:古辞《紫骝马歌》中有“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二句无韵。

《十五从军征》原题目为《紫骝马歌》,顾炎武说,就是不押韵,原因就是:苟其义之至当,而不可以他字易,则无韵不害。

三、其他的例子顾炎武又举了唐诗中的首先是杜甫的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两韵也,至当不可易。

下句云:“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则无韵矣,亦至当不可易。

这四句出自《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村,是元韵,人,是真韵,不是一个韵。

看,也不押韵。

后面的诗句是押韵的,怒、苦、戍。

另有李白的诗:李太白《天马歌》中有“自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二句无韵。

《野田黄雀行》首二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无韵。

《行行且游猎篇》首二句“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无韵。

李太白《天马歌》太长,不录入了。

整首诗是换韵的古体诗,其中这两句不押韵:自云在青天,丘陵远崔嵬。

如李白的《野田黄雀行》,前两句不押韵,后面四句押韵: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李白的《行行游且猎篇》,也是前两句不押韵,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知游猎夸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其实这首诗,前两句作一句看: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那么整首诗的双数句都是押韵的,倒数四句换入声韵韵,也是押韵的。

结束语这些诗,都是可以换韵,可以压邻韵的古体诗。

不过,以上的例子,确实应该押韵而不押韵。

您觉得顾炎武解释的有道理吗?@老街味道

这句所在语段四句为: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整句都是用白描的手法在写做饭,做菜的事情,没有严格的押韵 。

《从军行》诗写的平淡而真实 诗句明白如话,不事雕饰,让人一读就懂。

“采葵持作羹”是说采来一种叫做葵的植物做羹。

羹的意思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

此句不押韵的原因应该和汉乐府的特点有关。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性,比之《诗经》中那些作品都大大地加强了。

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它的高度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此首《十五从军征》就是用人物行动来体现内容的代表作。

汉乐府民歌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

如《艳歌行》用“斜柯西北眄”写那个“夫婿”的猜疑;《妇病行》用“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写那个将死的病妇的母爱;《陌上桑》用“捋髭须”、“著绡头”来写老年和少年见罗敷时的不同神态;《孤儿行》则更是用一连串的生立即将回归带和纠风办瓜车翻覆”等来突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由于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因而能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汉乐府的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 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22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