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的意思

荷塘月色的意思,第1张

荷塘月色的意思 谁还记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己到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表面上看,这句话平淡无奇,不过是对眼前景象的现实描写,实际上,这句话却是全篇最耐人寻味之处,是隐藏作者思想和情绪最深的句子,是全篇思想的点睛之笔,是作者一路情绪发展变化的高潮。

要理解这一点,得从作品的开头说起,并紧紧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线索。

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因为听到了许多消息,引发了许多感受。

但他听到的消息,却无法跟人评论。

他心里的感受,也没法向人诉说,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去消受。

所以他出门散步,是没有告诉妻子的,更没有叫上她。

他只有在对荷塘月色的欣赏和描绘里,将自己内心最隐秘的思想和情绪,隐隐约约、曲曲折折地表现出来。

作者先是描写荷塘旁的小路,“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这里,作者并没有明说小路象征什么,但读者读到这儿,却容易由小路的形状、颜色和村质,联想起一九二七年的中国。

那时的中国,不正是走在一条曲折的,处处容易着火的黑色小路上吗?作者说自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怕就是听到了许多不好的消息,引发了许多感受。

这些感受,又不能向人诉说,所以作者才一个人,趁夜色出来散步,独自默默消受。

这里的“寂寞”二字,给全篇定下了孤独、忧愁、烦闷的情绪基调,后来的所有情绪变化,都是在这一基调上展开的。

接下来,作者又说了一番独处的妙处,但这妙处的立足点,也还是孤独。

所以说,与其说作者是在一个人受用那无边的荷塘月色,不如说是在承受无边的孤独和愁闷。

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荷塘的一系列景色,如鬼影一般的树影,无精打彩的路灯,令人心烦的蝉声蛙声等,但这些描写,无一不散发着孤独和忧伤的气息。

只有那如美人出浴般的白花,才给荷塘和作者的情绪增添了一丝亮色。

但由此引发的对江南采莲美景的美好回忆,却又很快回到了美景不再来的哀叹中了。

值得深思的是作者对蝉和青蛙们的态度。

蝉是白天和里夜都会出来烦人的,叫声单调难听。

青蛙的叫声则黑夜才有才响才热闹。

作者在这里提蝉和青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似乎是有所指吧?所以作者用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不动声色地划清了与蝉和青蛙们的界限。

最后那句“轻轻的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则是用妻子的无思无虑,与自己的一路忧思作对比,是在无声地告诉读者,自己到头来还是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满腹的寂寞和忧伤,还是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

所谓大音稀声,其实就是这种境界。

这种含而不露,暗中对比的手法,更能凸显作者的狐独和忧思。

荷塘月色,淡淡的忧愁。

月色荷塘,幽幽的哀伤。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景致的描写,来表达朱自清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

夹杂着淡淡的忧愁与喜悦之情。

这篇散文朱自清写于1927年的7月,那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从这篇散文中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渴望远离纷纷扰扰的尘世,希望找到心灵的自由。

在文中他从白天烦恼与痛苦中投入美丽宁静的荷塘月色中,享受荷塘采莲的过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土。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轻的梦”好美的画面,令人不自觉的有些神往。

在皎洁的月光中,沉醉于扑面而来淡淡的荷花香味里,让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有效的缓解与释放。

朱自清独步荷塘,思绪自由驰骋,不受任何外在环境所影响。

与天空畅谈,回忆着当初家乡采莲的盛况,所有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在这里,笔锋一转,立马由理想回到了现实中,心中难免有一丝遗憾,我们也感觉到作者内心弥漫着淡淡的忧愁,但朱自清的这种忧愁并不是来自于个人,而是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我们在读到他的作品时无不从中感受到那满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生灵的悲悯,对生命的珍爱!与当时的社会现象做着斗争,是来自内心的呐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275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