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零

涕零,第1张

涕零 为什么孔明在《出师表》中说:“临表涕零”?这里的“涕”是鼻涕的意思吗?

题主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意思。

人们经常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来形容人哭的非常伤心,鼻涕鼻涕,那么涕是不是就是鼻子里留出的液体的意思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涕”:形声,从水,弟声,指眼泪。

涕在现代汉语里,有两种解释。

一是眼泪,比如痛哭流涕,涕泣。

二是鼻子里分泌的液体,组成词语鼻涕。

其实它是个形声字,从水,弟声。

在先秦时期,“涕”专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

在《说文》里的解释是:涕,泣也。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批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

转写之误也。

意思是“泣也”二字被作者简化了,本意应该是“目液也”,就是从眼睛里流出的液体的意思。

《诗经》的研究著作《毛传》里也解释为:“自目出曰涕。

”比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里写:涕流离而从横。

屈原的《楚辞·离骚》里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在这些作品中,“涕”就是专指眼泪的意思。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泗也是一个形声字,从水,四声,本义泗水。

《书·禹贡》里有句:泗滨浮磬。

《国语·鲁语》里有句:宣公夏滥于泗渊。

泗的第二个解释就是鼻涕的意思了。

当然,这里的涕就是此涕非彼涕了。

如果组词成泗涕,就有鼻液与鼻涕和眼泪两种解释了,这要看具体语境而定。

在《广韵》里的解释是:泗,涕泗也。

《诗·陈风·泽陂》里写道涕泗滂沱。

就是眼泪鼻涕一起流了。

在古代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

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就不用了。

总结《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出发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即将要远征,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这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当时的蜀汉形势艰难,初期创业的将帅也所剩无几,想起先帝的托孤之情,悲痛之情无法忍受也是不可避免的。

人在伤心过度的时候,鼻涕眼泪一起流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不过那就要用到成语涕泗交流或涕泗滂沱了。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出师表》是诸葛亮为北伐前精心准备的篇表奏。

从刘备创业,到刘禅当时政权,包括诸葛亮自己出山,又到刘备托孤。

诸葛亮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诸葛亮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是一种真情的流露。

首先是告诉刘禅,刘备创业不容易,尽量努力好好的守好蜀汉的基业,“亲贤臣远小人”,要像先帝那样广开言路,奖罚分明。

其次,感慨自己跟随刘备二十多年了,还没有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嘱托,自己要不遗余力的努力,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远去北伐,不在后主身边。

最担忧的还是后主刘禅。

诸葛亮最后“临表涕零”,是离别嘱托后的真情表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36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