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第1张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请简要分析《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桃花源中怎样的社会生活?

古往今来,陶渊明缔造的桃花源引多少人向往、追逐,那是一个如此美丽、神秘、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世界,是知识分子们痛恨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选择,是入仕不得、壮志未酬最后的退路。

在《桃花源记》里,到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又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生活?十里桃林 清流见底 恍如仙境的自然风光之所以称其为桃花源,是因为武陵捕鱼人发现这里的地方,位于大片的桃花林之后。

这里有纷纷桃花林夹岸,“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三四月间,桃花灼灼盛放,多么美丽的图景啊。

而在这桃花林过后,还有一条溪流,流水映着落花,清澈美丽。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真实淳朴的乡村图景待得进入桃花源,只见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道路纵横交错,鸡犬声声相闻。

老人小孩,都一派怡然自乐的样子。

陶渊明归隐后过着简朴的农村生活,在《归园田居》里他也写道: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鸡鸣狗吠是乡村最常见的生活图景,而乡镇的宁静也让这鸡犬之声相闻。

所以,在桃花源里,也是这样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图景。

不知魏晋 无论有汉 远离尘世的避难之所在作者的描述之中,这里的居民并非天外来客,而是跟外界人同样的普通人。

他们到得这里,也只是为了逃避战乱,靠自己的劳作来延续生活,而且在这里生活了世世代代,不受外界的影响。

可见,这个世界其实是与外界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一个自给自足的园地,它不一定存在,只是陶渊明希望它存在。

桃花源,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而作者也给了它神秘的归宿与结局:“不复得路”“无人问津”。

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作者归隐后,一种寄托的生活,抒写了向往美好和平,平淡安祥的生活情感。

诗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写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山的那边有一片开阔的地带,这里的村庄呈现一派平静祥和的氛围,村中道路交错纵横,人来人往,洋溢着喜悦的气氛,炊烟袅袅,稚童追逐玩要,,老人在树荫下聊天,池溏边美少女浣洗衣服,成年男子在绿地中锄草,施肥以水,牧童伏在牛背上吹着短笛,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

书塾里传来琅琅的书声,子曰,,,,。

阵阵大吠,声声鸡鸣伴着清脆的歌声,和着新翻泥土的清香沁人心扉,多么美丽的地方啊,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试想在那样的时代,能有这种美好的生活吗?只是作者美好的理想和寄托罢了。

这种愿望是令人陶醉,景仰的,故千百年来,《桃花源记》令多少人仰慕啊!本人浅释,见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1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