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莫起风尘叹

素衣莫起风尘叹,第1张

素衣莫起风尘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怎样一种意境?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当时曾传颂一时,连孝宗皇帝都赞不绝口。

千年过去,我们也依然为之倾倒。

这句话表面上写春色,实则是泄露了内心的情绪,那就是忧虑、失落和无奈。

“小楼一夜听春雨”,夜里无眠,点点滴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和对那个国家的忧虑。

其实,不说这句,但是一个“霁”字,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淅淅沥沥的雨停了,天初晴,一切都清新宜人。

可是,在这之前,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意思就反转了。

这不是孟浩然《春晓》里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家前头是“眠”,睡梦中,不知不觉中,任你有风有雨。

你这是“听”,而且是一夜,明显地失眠了。

为什么失眠了?因为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因为这个国家奸臣当道,腐败不堪。

愁啊,睡不着。

辗转反侧,无语叹息,只能听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被吆喝着卖,是否能卖出?是否卖于爱花护花人?对杏花来说,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宋诗鉴赏辞典》里说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即1186年,陆游已经被罢官,在家赋闲了五年。

此番是应召进京,到了临安城,却得再等皇帝何时能见的消息。

他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百无聊赖之时写下的这首诗。

“一夜听春雨”,“闲作草”,“戏分茶”,表达的正是这种心情。

他这次是被派去做严州知州,可他明显地不感兴趣,因为他志不在此啊!他难忘“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的岁月,他渴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虽然他已经62岁了,可是他还怀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万丈豪情啊!如果他是那枝杏花,希望遇上识花的人;他就是那枝杏花啊,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季节,还被一再错过!他心里的那朵杏花,还在等待;然而,昏君无心亦无眼。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京城里春意正浓,我却宁可早点离开,是无奈,也是清高。

杏花,是春天的花。

欧阳修的一句“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就能把春色渲染得灿烂无比;而赵良玉的“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

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和王嵎的“午梦醒来,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则用杏花,把春色展现到了极致。

春风春雨,催开了杏花;大街小巷,开始卖杏花——天子脚下,春意盎然,春到深处。

可是陆放翁只想早早回家去,好来得及过清明。

下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和晋·陆机的“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正好相反,陆游不想在这多呆,不想沾染一点那些朝堂里的乌烟瘴气。

在他看来,虽然春天繁华,可是他已对甘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和那些苟且求和的家伙们失望透顶,意已阑珊。

春光再好,杏花再美,也入不了他的眼,留不住他的脚步了。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不是“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的壮怀激烈,不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慷慨悲壮;没有了年少轻狂和意气风发,却是优美得细腻,感伤得含蓄。

你能读出春色的浓,杏花的媚;你更能品出作者心里的无奈失落,和期待……(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春末夏初,正是南方的梅雨时节,绵绵细雨下了一夜,天亮了,巷子深处飘来杏花的叫卖声。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南方的旧屋前街后河,天刚亮便能听到各种叫卖声,也有卖花的,不是杏花,而是栀子花和白兰花,买几朵,穿上细棉线挂在纽扣上,很香,也可以挂在蚊帐上。

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多岁,一生宦海沉浮,感慨这世态人情就像半透明的纱一样,回想这一生自己矢志不渝地怀着一腔报国的理想,而到头来终是报国无门。

伴着细细的雨声,诗人彻夜未眠,直到天亮听到小巷里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

陆游爱写“寄梦诗”,如“”夜阑卧听风吹雪,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壮怀激烈。

这首诗看似描写江南春雨初霁的美好景象,而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诗人满心的惆怅,临安城虽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粉饰太平。

想到自己未酬的壮志,诗人只有一声叹息。

回过头来回答您的问题,这两句诗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呢?这是诗人借夜雨来表达满心的惆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1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