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眼看醉人前一句

醒眼看醉人前一句,第1张

醒眼醉人前一句 民间俗语“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对这句话您有什么看法?

酗酒的丑态和后果大家都清楚,无非就是撒泼,争执,呕吐,胡搅蛮缠,打架斗殴,产生严重后果的如昏迷,酒精中毒,诱发其它疾病,如果醉酒驾驶还涉嫌犯罪等。

这一切对于醉酒者本人是难以体会到的,他们晕晕乎乎赛神仙,张牙舞爪,胡说八道,还自我感觉良好。

好多人追求的就是这种“体验”,但醉酒时的一切作为自己醒后完全没有印象,又无法自我品评。

所以,要想让他引以为戒,就要让他在清醒时“参观”以下其他醉酒人拙劣的“表演”,以及产生的后果,明白过度饮酒的危害,达到劝诫的目的。

当然,题主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喝酒,而是指一切的不良行为。

如抽烟。

抽烟的恶习由于比酗酒轻微,不易引起人们重视,其危害更有普遍性。

一般瘾君子想要他戒烟是很难的,最好的方法是让他观看长期吸烟造成的恶果。

如肺癌病人的肺片,垂危病人绝望呻吟的情景,以及病人家属痛苦的表情,兴许对他有所触动。

有的瘾君子生病后受尽了种种折磨,痊愈后终于洗心革面,谨遵医嘱,彻底戒除了烟瘾。

说明只有事实才能教育他。

除了吸烟喝酒,有的人还有别的恶习,如违法犯罪的倾向。

俗话说,“不见棺材不落泪”,对于这部分人,要多进行普法宣传,要多用案例来教育他们,让他们认识到遵守法纪的好处,以及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的恶果。

让他们多多体会违法犯罪给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以及犯罪分子本人接受的各种严惩,在心理上筑起牢固的防线,深刻的领悟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真理。

有一部戏曲叫《拉荆笆》,有一个当儿子的由于嫌弃老母,用荆笆把母亲拉到山沟里扔掉,在回来时孙子要把荆笆拉回来,儿子问他为什么,孙子说将来还要用荆笆把他也拉出来扔掉。

儿子惊出一身冷汗,经过设身处地的反思,感到非常愧疚,最后拉回了老母。

这时,儿子突然清醒是害怕儿子变成未来的“醉人”,自己只好先“断了酒”。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

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我高中时代写议论文时经常引用此句,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表面意思很简单,想要戒酒,就在清醒的时候看看醉酒者的丑态。

戒酒戒酒对于某些人来说,真的可能比死还痛苦,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真心很难去理解。

喝酒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可是酗酒、贪杯误事、嗜酒如命,因喝酒造成家庭不和睦等等后果,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有些人来说,戒酒或是说少饮,真的势在必行。

我乡下有个叔叔,不能说嗜酒如命吧,也是顿顿离不开酒,甚至早饭也要喝上二两,他到没有因为喝酒而不务农,但是晚上喝的很凶,往往酒后脾气暴躁,老婆孩子都不敢言语一声,家人怎么劝也劝不动。

后来村里有个人因醉酒把人打成了重伤,本来平时也经常酒后打老婆,所以娘子也就跟别人跑了。

您还别说,千人劝、万人劝,不如亲眼看。

我叔虽然还一直喝,但是自此收敛了许多,至少再也没有醉过了。

以一隅而窥天下看似是讽刺酒醉后的丑态令人作呕,其实适合于许多事情。

用酒难戒这种寻常之事,来喻天下事。

世事同理,做事之前去想想后果,或是看看其他做此事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一件事,可能不太恰当,但是道理是差不多的。

驾照在当下可能都快成为必须品了,学习驾驶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交规,而学习交规的第一堂课往往都是观看驾驶安全相关视频,那些甚至可以用惨烈二字而形容的车祸现场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不知道还看不看这些,反正前些年一直都是这样。

我当年学车的时候,就有学员看完视频之后,就去退学费的,这个可不是瞎说。

车行我也还算熟,相关的人员也和我说过,这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女同志。

在学习驾驶之前,有些人看到了开车可能会带来的巨大后果,从而放弃了学习该技能。

这其实和醒眼看醉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虽然学习开车并不是什么坏事。

则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多看看身边的人与事,看到不好的,如果自己身上也有,那就去改正它,如果身上没有,那就不要去接触它。

身边的人就是你的镜子,当然,您要是看见毒瘾发作甚至自杀的人毫无感触,只看到他吸毒后飘飘然的样子,那么就当我上面的话都没说就是了,毕竟,价值观是自己的,有些东西,不发生在自己身上,道理说再多也是空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2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