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簧探针型号表

d簧探针型号表,第1张

d簧探针型号表 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何要求两个探针保持距离?

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何要求两个探针保持距离?答:这是根据GB50169-2016标准,对于各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电气设备、不同结构的接地装置的制作及土壤电阻率的要求而细化的。

只有这种才能够真实反映接地装置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实际状况。

见下图所示。

这种形式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有两种接线柱的,一种是三接线柱,另一种是四接线柱的,见下图所示。

现在施工检测中,还有部分测试接地电阻还是采用比较老式的ZC-8型接地电阻测量仪。

年轻人则喜欢用现在的数字式专用测试仪。

规定要求,测量前应先把被测接地装置的接地引下线断开,然后进行测量, 。

测量接线如图上图所示。

其中E为被测接地极,两个辅助电极插入土壤的深度约为 0.5m,第一辅助电极P(电位探针)与待测接地电位探针电极之间的距离约 20m,第二辅助电极C(电流探针)与待测接地极之间的距离约40m。

测量时,仪表要水平放置,检流计指针要先调整至零位,否则可以借助零位调整器,把指针调整到中心线。

然后,将倍率挡先调在较大的挡位,测量中根据指针的偏转情况,再作适当的调节。

随 即一边用手慢慢转动发电机手柄,用另一边手调节倍率和读数盘,使检流计指针对准中心线,然后逐渐加快摇动速度到标准转速(120r/min),再调节标度盘,使检流计再次指向中心线,此时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就是被测电阻的值。

现在再说土壤率,土壤电阻率的数值与土壤的结构(如黑土、粘土和沙土等)、土质的紧密程度、湿度、温度以及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 (如酸、碱、盐等)有关,由于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同土壤的土壤电阻率的数值往往差别很大。

测量土壤的电阻率时,在被测区域沿直线等距离插入地下4 根金属针棒,彼此相距为“a”米(一般为 20m),金属针棒的埋入深度应小于“a”的 1/20,用4 根测试线将4 根金属针棒与仪表上的 C1、P1、P2、C2 四个测试孔相连接,见下图 所示。

然后,按照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测出接地电阻后,被测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即可用下式计算 ρ=2παR,式中的ρ为土壤电阻率,单位为Ω.m;α为探针间距离,m;R为接地接地电阻测量仪所测的值,Ω。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提问者参考一下。

知足常乐于上海2019.7.25日

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何要求两个探针保持距离?如用一句话回答就是“为了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接地电阻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电阻,但它又有别于其它电阻。

它不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电阻值,而是指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体或向远处扩散所遇到的电阻。

说的通俗一点,接地电阻可以理解为,接地体和周围土壤之间的电阻。

但接地体埋于地下而且土壤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电阻,如简单用欧姆表来测两个接地体之间的电阻,你就无法分清是接地电阻还是土壤电阻,这就好像把两个未知电阻串在一起测,无法判断每个阻值是一个道理。

为此人们设计了专测接地电阻的摇表。

测量接地电阻时,把C2P2合并再加上P1C1形成EPC三个测试端。

E是接地体,P1C1分别是电位探针和电流探针,题主讲的应该是指这两个探针。

这两个探针的标准距离是20m,和EP之间的距离相等。

这种分布的原理是,假设EP和PC之间土壤的电阻率是一样的,那么电位探针所探得的电压应在1/2附近,由于有接地电阻的存在,其电位会偏离1/2点,这样通过表内的比较电路就可得到接地电阻参数。

如果P、C两个探针没有足够的距离,仪表内的比较电路就失去正确的参照系,所以测出的结果也是不准的。

当这两个探针的距离为零时,接地表就成了普通欧姆表,可以用它来测量小阻值电阻,如图2。

另外接地电阻的测量必须要用交流电,这也是有别于普通欧姆表的。

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一个小试验,把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探针挿入土壤中,用万用表电阻档作正反向测量,其电阻值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电化学反应的结果,而用交流电可杜绝这种现象,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以上是我的回答。

欢迎评论,转发、点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39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