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肱而枕之

曲肱而枕之,第1张

曲肱而枕之 《论语·述而》中讲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理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吃着粗菜淡饭,喝上一杯清茶,弯着胳膊当枕头睡上一觉,乐在其中。

而通过不正当的行为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象浮云一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这是平民百姓普通人家正常的生活,粗茶淡饭,平平淡淡才是真,忱膊睡个安稳觉,平平安安才是福。

根据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过着平凡而实在的生活,不与别人攀比,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至关重要。

乐亦在其中矣。

不为贫困而忧虑,反倒虽苦犹甜,乐在其中,既是儒家的安贫乐道,也是道家的清静无为,同时符合佛家的励志苦修。

只要做到尽其努力,人尽其才,能过怎样的生活,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这是注重内心的纯洁与快乐,这种快乐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生在世义字当先,利益固然重要,但必须见利思义,要考虑所得到的利益是否取之有道。

通过勤劳致富,心安理得。

通过正当经营合法赚取,问心无愧。

不义之财令人心里恐慌,提心吊胆。

自私自利得来的富贵,只是稍纵即逝,虚无漂缈,过眼云烟。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多行不义必自毙。

儒家的积极入世而进取,激励仁人志士,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勇于担当。

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从而兼济天下。

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做到义利并存,两者都很重要,必须做到两者兼顾,共同进行。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其实是孔子对利与义的关系的精彩论述。

作为《论语》中的名句,这句话和它承载的厚重思想,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千百年来一直警醒着后人,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儒家本身。

理解之一:富贵如可得——利无不可孔子的粗茶淡饭、枕肱自乐的行为,并非过程,而是选择之后的结果。

但并非唯一的选择。

儒家思想并不拒绝“利”。

孔子也说过“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可见他的教育是有偿的;还说过“富贵如可得,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孔子是不拒绝富贵,即利的。

老夫子并非高高在上的泥塑木雕,而是生活在烟火人间的真实的人,孔子和孔子之徒,也同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点和以后自视清高、口不言钱的伪君子,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理解之二:义以为质——义不可无但孔子的理性在于,他的需求是有原则、有层级的,在可以充当底层劳动者,即“执鞭之士”而追求富贵的同时,仍清醒地认识到“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把义作为顶级的追求和圭臬,合之则得,不合之则弃。

义从来不是晋身干禄之阶,而是内心深处崇高的向往与固执的坚守。

理解之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利义权衡当利和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孔子的答案直接而简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知道老夫子是否在此幽了一默?浮云者,可望而不可及,并非不想,而是不能。

固有的道德准则与诉求使他自然而然地趋义而远利,但在清苦生活的同时,乐于心灵满足、道德无损的同时,仍然如仰望浮云一般,对利有所遐想的同时,仍会清醒地认识到,不义而富且贵,便如天上浮云,何有于我哉?后世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更高级诉求,在根本上不违孔子的原意,一个是利如浮云,一个是生亦我所欲也,归根到底,是理智战胜欲望的过程,即便这个欲望是生命、是美好生活、是心中割舍不掉的思念。

对此应当如何决断?孔夫子不惜采用最简单的“非此即彼”论调,其实以孔子之智慧、之眼界,不可能不知道天下并非只有君子与小人,但在利义纠缠之下,生死一念之间,长期坚持的 *** 守面临挑战之时,一念之差,天堂地狱,不为君子,即为小人。

后世儒生,常常讲“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其实他们说的只是结果,而忽略了孔孟二人在利与义之间权衡计算的过程。

人皆有欲望,可是当欲望与自己的精神追求与道德判断产生龃龉之时,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圣贤、成英雄、成凡夫俗子、成卑鄙小人。

虽然这句话流传久远,可在后世人们的心中,圣贤英雄,永远都是少数,很多时候,并非是我们没有选择权,而是我们放弃了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1452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